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2)

本质、特征、源泉与途径

从国际范围来看,资本主义依靠其经济与科技优势强化其意识形态输出。随着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暂时陷入低谷。资本主义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了比较大的优势。资本主义也利用这种比较优势,不断强化自己的意识形态输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社会主义的暂时挫折和资本主义的暂时优势,使得一些党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从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与多种社会思潮并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展开,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经济领域的变革相适应,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必然要求变革。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总体变革中,会出现理论指导和制度运行上的供给不足。在不同的利益诉求指引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有不同。在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药方”。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也使得一些党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怀疑甚至背离。

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有理论自信,而且要坚定理论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对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与复杂性保持清醒的认识,而不要被一时的“胜利”与一时的“失败”所蒙蔽,不要被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所吓倒,不要被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所俘虏。比如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实质上“贯穿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的,是苏联一些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放弃与背叛。”⑥因而,违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片面地分析事物与现象的思想方法,在理论上是不可取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也必然是有害的。毫无疑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才严肃地提出坚定理论自信这一命题,庄严宣告“绝不走闭关锁国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定理论自信的源泉

理论自信要面对的是理论的“自我确证与对象化”。坚定理论自信的最终依据在于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获得理论自信还因为它实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理论自信还在于理论能紧密联系不断发生着变革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坚定理论自信来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征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已充分证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符合我国国情、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理论。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固步自封,僵化保守,而要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不断创新;这也意味着,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有一个不断磨合、不断纠偏的过程。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中国   社会主义   特色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