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教育历史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总结继承
文汇报:时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大学教育质量下降。而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如何回应“钱学森之问”等,就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面对的现实难题。您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
吴启迪:说到教育质量,不能不提当年的扩招,现在社会上仍有很多议论,认为扩招影响了教育质量。今天回过头来思考这件事,尤其是我在教育部工作了这些年后,站在国家的高度来看整个高等教育,越来越感到扩招这件事迟早要做。全部人口中有多少比例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即大学的入学率,这是评价一个国家是不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那时候的扩招,今天的这个指标会与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差得更远。
第一年扩招的时候我在同济大学当校长。一下子增加那么多学生,各方面都不适应。所以从上到下大家都做得很累很辛苦。但试想如果不做这桩事,“文革”十年留下的窟窿就没法堵。当然,质量上多少有些影响,但是在几年中我们评估了600多所学校,这也是大规模扩招之后的一个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更何况像清华本科其实从来就没有扩招过。
对钱老提出的问题,我觉得也要正确理解。我们的教育的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革需要解决,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但我们近年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起中坚作用的青年人才都是改革开放后毕业的大学生。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也是人才。在许多行业里我们的创新还是非常多的。当然,跟国外优秀大学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但我们应当予以客观理性的分析对待。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拿诺贝尔奖来说事,其实诺奖得主平均年龄60多岁,其获奖成果都是几十年前取得的。而我们“文革”期间连大学生都基本没有了,这对我们国家的创伤有多大?!影响至今还是存在的。现在人们批评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但这些年来做的事情到底怎样,可能还需要留待历史来验证。
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对于一个高校愈发显得重要。办大学不能关着门去办,我们应该了解世界上整体的情况,然后考虑怎么根据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国情,博采众长,提高我们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大家都很关心世界上的大学排行榜,我认为,现在国际上对大学教育的评估中缺少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大学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多少贡献,而恰恰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是很有特点的。如我们大量的产学研成果;我们培养的医生水平很高,实践经验丰富;我们高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国外高校在这些方面就不如我们。
文汇报:补充一个例子。不久前,有几位美国医生到瑞金医院参观学习,跟医生,跟了两天后大为吃惊,一天要处理那么多病人,感到压力非常大。他们一年也处理不到这么多病人。
吴启迪:所以我就说,我们不能缺乏自信心。很多问题需要实事求是的分析。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全世界一流的学生都往那里跑,这些学生在一起就会相互影响,所以许多人后来就发展得比较好。为什么美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怎么学习借鉴,这倒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还有一点我们要警惕,不能用一些片面的信息误导高等教育。例如有的人说大学越小越好,才能保证质量,还动不动拿美国加州理工做例子。这个学校只有1000多学生,基本是研究生,但它是私立学校。美国的公立大学,学生大多超过2万人。在亚洲、欧洲,好的大学基本都是公立的。剑桥、牛津是公立的。日本有个别私立大学非常好,但最好的还是那些“帝国大学”。
文汇报:实际上中国的教育有很好的传统,可惜有许多好的东西我们没有继承下来。
吴启迪:是的。很多传统都断了。其实100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教育历史有很多好的经验。这也应该是我们的自信心的来源之一。如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一流科学家。这些教育史上的华彩乐章是值得今人好好总结的。又比如,清华大学是1911年用庚子赔款建校的,当时实际上是“留美预备班”。今天,清华大学与美国黑石集团合作设立的“黑石学院”,主要是招收、培养到中国来学习的美国留学生。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些人不是很了解历史,对现在很多大学变成综合性大学有不同看法,认为样样要合并,是走错了。我说,不必要盲目地去合并,但有很多合并其实是回归。就像浙江大学,其实是回归原来的样子。其合并当时是由他们学校的一些老院士老教授提出的。被合并的学校之间也大多存在着历史渊源。所以我常常讲,要回顾中国的教育,不能仅仅回顾建国以后60多年或者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还应该回顾10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
没有综合性大学,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不完整的。很多创新是在综合交叉中产生的。复旦一医合并,交大二医合并,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在复旦、交大得的奖中,医学的占了很大比例。另一方面,医学院是不是得益了呢?至少,原来一个医科大学要聘最好的数理化教师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是可能的,同时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得到了加强。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间得益的情况会越来越被认识到,当然管理上有一些问题应该处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