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冈村繁:结缘汉学八十载(2)

记者:在《冈村繁全集》中译本序言中,王元化先生曾颇具感慨地写道:“如果说中国学术文化的价值并不限于中国自身的话,那么我们对中国学术文化的研究视域也就不能囿于本国范围。就此而言,《冈村繁全集》作为外国的中国文化研究者的全集首次在中国出版,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十一年后的今天,您认为海外汉学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特殊意义究竟何在?

冈村繁: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经典对现代社会尤其是当代日本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日本的年轻人思想上崇尚西方文化,生活方式上越来越向美国靠拢。这就导致现在的日本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青年不懂得尊敬长辈,相互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只知道以实力决胜负等等。而面对这些问题,中国的先贤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通过各种经典将他们的智慧记录下来,并流传至今。所以在我看来,只有通过教育和引导,让现在的年轻人能够以接受欧美文化的那种热情来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和思想,日本才能保持住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不至于被全盘西化和美国化。

记者:您一生以传承和弘扬汉学为己任,可以说是著作等身,桃李缤纷。在91岁高龄之际,您对于未来日本的汉学研究和中国的国学研究有何期待?

冈村繁:我这座不大的两层小楼里有一万五千余册藏书,其中不少是我多年收藏的中国珍版古籍。在书架包围之中,是我的一席读书之地。现在,我仍坚持每天阅读中国典籍,而且对中国的国学研究和日本的汉学研究现状也很关注。例如,贵报曾经采访报道过九州大学东英寿教授发现失传千年的96封欧阳修书信的事迹。对于自己的弟子能有如此的成绩,我感到十分欣慰。

近年来,我很欣喜地看到古代经典和传统文化在中国国内呈现出回归和复兴之势。对此,我想用汉语说:“好,好,很好!”

临别时,冈村先生一边亲手为记者拉开车门,一边微笑着说道:“我今年已经91岁了。在有生之年,我还有个愿望,就是能够再去中国看看。真希望能够和您在北京再会。”在街角拐弯处,记者透过车窗,看到一对耄耋老人仍在远处面向车尾鞠躬道别。

(光明日报东京7月30日电 光明日报驻东京记者 谢宗睿)

【链接】

冈村繁是中日学界公认的当代日本汉学大家,1922年7月出生于日本滋贺县,1944年入读广岛文理学科大学文学学科汉文学专业,师从著名汉学家斯波六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期间,在斯波六郎指导下,冈村繁深受日本“京都学派”严谨学风和中国清代乾嘉学者遗风的熏陶,打下了扎实的汉学基础。1959年,冈村繁任名古屋大学文学部助教,1962年获博士学位,此后历任东北大学助教授、九州大学助教授、大学教授、久留米大学教授,并被九州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自20世纪80年代起,冈村繁多次赴中国参加学术研讨会,与王元化等许多中国学者结下了深厚友谊。2002年,《冈村繁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为一位外国的中国文化研究者出版全集。

原标题 [结缘汉学八十载——专访日本汉学界泰斗冈村繁先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汉学   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