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本次三中全会给经济体制改革划出的一条主线,财税、金融、宏观调控、国企等领域改革都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
“顶层设计”终于来了。
相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其改革领域覆盖之广、改革力度之大远超出外界想象。决定列举的15个改革任务中,经济方面占了6个。
相比过往,本届全会引领的改革将有何不同?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决定公布的一揽子改革计划的背景是什么?未来改革如何推动?带着这些问题,11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全面的新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理解三中全会所说的“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王一鸣: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这次全会可以说是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部署。
中国新闻周刊:过去的改革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强调顶层设计,为什么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王一鸣:改革开放35年,很多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最大的创造力在基层、在群众,但是到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们需要有顶层设计,三中全会的《决定》就是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那么有了顶层设计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吗?还要。因为有了顶层的框架设计,某些领域的改革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现在还没有标准答案。比如户籍制度改革,我们有标准答案吗?没有。还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石头就是摸规律,投石问路、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把改革引向深入。所以,现在仍然想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立,也让这次改革区别于以往,大大提升了改革的领导层次。
谁最后说了算?市场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理解“决定性作用”?
王一鸣:什么是决定性作用?就是决定的一方在谁,这是个大变化。以前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的相关提法是基础性作用,意味着基础之上还有力量可以再作用。现在其他力量还可以再作用,但是起决定性的是市场。这有利于解决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有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本次三中全会给经济体制改革划出的一条主线,财税、金融、宏观调控、国企等领域改革都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
中国新闻周刊:围绕这一主线,在你看来有关经济领域的改革亮点主要有哪些?
王一鸣:第一,最大的亮点就是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条主线非常关键,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突破和创新,突显了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新高度。
第二,《决定》强调了两个“都是”,就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彼此之分、老大老二之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亮点。
第三,财税体制改革强调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对应。如何让地方政府履行的事权有足够的支出与之对应?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从《决定》里能看出改革的方向。
第四,在城乡关系上提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这里就涉及到城乡建设用地同权同价的问题等等。
中国新闻周刊:在所有制方面,决定强调了两个“都是”,但也强调了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会不会影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王一鸣:“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重要”和两个“都是”,说明两者的关系,《决定》强调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同时,《决定》还提出要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经济的股份制改造。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