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专访熊丙奇:教育功利化的背后是行政化(2)

教育

是实现理想的渠道

国外从来没有过像我们这样以升学率来对老师进行奖惩的,此外,还有终身教师制度,保证他们的工作稳定,鼓励教师把教育当做一个实现理想的渠道。

北京晨报:很多批评者反思教育的功利化,致使孩子的价值观出现问题,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熊丙奇:教育的功利化当然存在。学校追求升学率,因为升学率和学校的收入、教师的奖金挂钩,因此老师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升学率。此外,还有诸如学校收赞助费、老师收礼等许多问题,都和功利化有关。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究竟是什么让教育变得功利化,让学校变成了一个大市场?功利化的背后,其实是行政化。行政部门为什么要用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学校为什么要用升学率来考核老师?这些才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

北京晨报:改变教育功利化的方法是什么呢?

熊丙奇:核心问题在于实行管评办分离。功利化背后是行政化,解决的关键也在于去行政化。比如说国外的教师大多实行年薪制,一个教师上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价之后,如果他能够胜任这个职位,那么就会按照年薪制获得报酬,我们的薪酬体系不同,老师的待遇没办法保证,国外从来没有过像我们这样以升学率来对老师进行奖惩的。此外国外还有终身教师制度,保证他们的工作稳定,鼓励教师把教育当做一个实现理想的渠道。而我们老师,很可能下一年就会被辞退,怎么可能会把教育当理想呢?

教育改革难以落地

大学中取消现有的科研体系,但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他们依靠科研项目获得利益,拿科研提成,他们自然就会反对,但是改革却要通过他们实现,这就出现了悖论。

北京晨报:如何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呢?

熊丙奇:其实我们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方法早就有了,无非就是进行管评办分离,让学校能够自主办学、教师自主教育、改变评价体系等。早在2010年,国家已经颁布《教育规划纲要》,纲要中指出的教育未来的道路,诸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考试升学制度改革等,都是针对当前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今年,国家又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等,这些办法都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自然对于教育的功利化也是对症之方。但问题在于,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好的教育改革思路一直难以落地,难以真正实现。

北京晨报:为什么难以落地,困难在哪里?

熊丙奇:阻力之一,是政府放权的阻力。比如说高考制度改革、办学自主的改革,都需要放权。但谁来放权呢?是政府自己,这就陷入了一个放权悖论,政府推动改革要求放权,但政府自身放权艰难。阻力之二,来自既得利益者,如大中小学的校长、骨干教师等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从现有的体系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让他们支持改革甚至实行改革恐怕是不现实的。比如大学中取消现有的科研体系,但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他们依靠科研项目获得利益,拿科研提成,他们自然就会反对,但是改革却要通过他们实现,这又出现了悖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