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党组织作用探析

—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为例

【摘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和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制度。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文章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为案例,探讨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 党组织 城市社区

城乡社区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基本单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①这为在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自治指明了方向。

基层群众自治与基层党组织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指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居委会”,其服务对象是城市的非农业居民。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定义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②社区自治在我国的基层自治中属于一种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其宗旨是要将居民自己参与社区的管理变为现实,将权力还之于民。在我国,自上而下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一直是城市治理长期沿用的,但是已明显不适应我们现在日益开放的城市社会。相较于传统城市而言,现代城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不同于以往的独特性质需要构建一种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社会成员可以共同参与治理的新型社区。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需要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引导,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群众自治得以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③社会个体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的主题,其结构是多元化的,而自治组织想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谋求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主导力量来把握其前进的脉搏。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这个主导性的力量自然是党的基层组织。就本文而言,新华东街社区党总支(全称为中共阳泉市城区南山路新华东街社区党总支)受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党总支设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3人,总支包含三个党支部共78名党员。社区体制改革后,有些人错误地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组织割裂开来,认为他们之间是不相关甚至是对立的。这种看法是对新体制下的社区党组织认识的误区,实际上,社区党组织是基层政权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中间桥梁,它既要向下传达上级街道党工委的指示和意志,又要向上反映社区居民的民情和意愿。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吸纳了社区居民当中的先进分子,负责向上级党组织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反映群众的呼声,其权力来自于社区居民的信任和委托。社区党组织通过自身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体现自己在社区中的地位,通过为居民服务凝聚人心,而不是那种直接的行政权力。这就决定了社区党组织不仅不是社区自治能力发育的障碍,反而是推动社区组织自治能力提高的内在力量。

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典型经验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是2001年7月社区体制改革后,由原来的小将沟、长征、百草堰东三个居委会合并组建的。辖区东起小将沟,西至阳光广场,北达新华东街,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林业局、新华中学等2个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卓有成效,社区党组织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区物业自治(民主协商)。新华东街社区原先位于百草堰,辖区内是一个类似于盆地的大坑,居民楼建在边缘地带,坑内垃圾乱堆、污水横流,一度被列为难以治理的脏乱差地带。职工上班、学生上学都要经过这个大坑,爬过人工凿出的土台阶,越过垃圾污水,忍受难闻的恶臭和肆意乱飞的蚊蝇,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下雪结冰时还经常发生滑倒摔伤事件。对此,居民们苦不堪言,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但是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个人或组织将大家召集起来。

2001年,新华东街社区组建成立,新任书记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询问的形式,将社区居民的真实愿望和利益诉求整理成册,成立了社区物业自治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社区党组织细致审查、择优推荐,然后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居民选举信任的人参加小组,而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又是居民中的一份子,由他们来代表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去征求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以及居民们的意见。一方面,将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反映给相关政府部门,另一方面,在寻求上级主管部门帮助的同时,积极组织大家亲身参与社区环境的改善工作,号召辖区内各单位、业主捐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每位居民都参与社区环境改善的工作。

在亲手改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社区物业自治管理小组都会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居民们经过集体讨论,相互沟通,消除分歧,最终达成共识,提出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然后再由小组工作人员征求其他居民的意见,凡是有重要决议都必须要召开“社区民主听证会”。现在,新华东街社区内绿地面积达12450平方米,位于社区南部的阳光广场总面积达4.05公顷,是全市唯一由社区管理的广场,辖区内树木茂密,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而阳光广场更是成为居民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社区物业自治是社区治理的需要,社区管理上遇到瓶颈,政府无法包办,物业公司又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改善生活环境就只能依靠居民自己了。对于社区居民个人来说,改善居住环境是每位居民的迫切需求,但是,因为没有人来组织鼓励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大家都只是心存想法却不去动手实施,所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在这个时候,基层党组织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成立自治管理小组,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和支持,基层党组织通过恰当的工作方法,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见,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信任,此后成立自治小组就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而这个自治小组本身的发展,需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规范,其中的根本原则是民主协商,自治的本质在于民主,这个民主不是某个人的专权,也不是某些人的专断,只有每位社区居民都参与其中,这种自治才能实现。协商民主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位社区居民都有权利、有机会充分表达意愿、讨论分歧,最终达成共识,社区居民可以充分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发表意见,与政府平等对话与交流。

社区人员管理科学化(登记卡制度)。新华东街社区共有居民2491户,居民8033人。党支部设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3人。社区居委会由6人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4人,社区管理党员78人。如何管理社区居民,如何管理党员成为社区管理的重点。新华东街社区自创社区党员登记卡,自每位党员的组织关系迁入之日起,其个人信息就会填入登记卡并装入社区党员管理手册,登记卡内容包括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入党时间、所属支部、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以及联系电话等,每位党员都有一个不重复的固定编号,其组织关系迁出或身故,党员登记卡也随之撤出。

此外,社区还建有老年人健康情况登记卡,辖区内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拥有一张详细的健康情况登记卡,登记着老年人的既往病史、家庭病史、赡养方式和个人习惯,并对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级,如吃饭、穿衣、吃药、上厕所、打电话、购物能力是否良好等,从而分为一级监护、二级监护和三级监护三种类型,社区工作人员按照登记表情况确定走访频率并定期走访,了解老人生活状况和需求,并给予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将社区内居民楼绘制成为平面透视图,每位党员居住的具体楼层门户用彩色墨水笔标出并写明编号,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通过平面图和党员登记卡索引,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通知距离最近的党员赶赴现场对事件进行处理,对居民进行帮助。同时,群众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可以主动寻求就近党员的帮助,形成一种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在基层群众自治中,党组织发挥着积极的组织作用,通过对党员的标准化管理,实现党员自身管理的制度化与严格化。评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看他们在为群众真正做事情时的态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在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所作的取舍。同时,在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党员与群众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使党群关系更加融洽,感情也更加深厚。

困难人员帮扶办法与社区特色便民服务(输血与造血)。对于社区内的无业人员,将发放救济转向寻找岗位。社区党组织设立“扶贫帮困救助岗”和“劳动就业联络岗”,每个岗位都有一名值班党员,一岗一责的首问负责制度,要求按照“谁接待,谁负责”的原则,接待前来咨询办事的居民或反映相关事项的群众,限时办理和答复。他们深入楼院,了解居民生活现状,对困难群众发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困一户。积极寻找劳动就业岗位,为社区再就业平台提供各种用工信息,对于“零就业家庭”进行登记注册建立就业档案,然后联系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业主,寻找合适的用工岗位,促使社区无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学会自力更生。

新华东街社区建立党员365便民服务网点,包含医疗保健、家政服务、中介咨询、礼仪服务等四个部分,下设卫生服务站、心理咨询室、上门理发、私家小厨房等。这些便民服务网点归社区管辖,不仅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岗位,解决了一部分无业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通过这些举措,社区的无业人员走出家门,走向社会,重新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军当中,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无业人员的减少大大推动了社区的安全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一些影响社区治安的因素。想要实现真正的基层群众自治,关键在于培养和树立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待为行动,让大家意识到自治的重要意义,并把这种意识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中,将其变为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力推手、强大助力。

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党组织作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党组织   基层   自治   群众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