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路径研究

【摘要】当前,农村主体向多元主体发展,农村群众的诉求也向多元化发展,农村群众工作的环境产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基层党政干部的比例产生重大改变,部分地区干群关系较为紧张,给农村群众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对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以群众为主体的工作理念,着力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完善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群众工作 形势 挑战 对策 路径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群众路线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工作方法和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和治国理政辉煌业绩的保障。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十八大报告为我们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广大农村是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新形势下开展农村群众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其存在问题,探讨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的路径,无疑是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

新时期我国农村产生了深刻重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迅猛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包括广大农村群众在内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较于城市而言比较落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广大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仍然是长期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问题,农村地区群众工作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解决社会发展的全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大的安排部署,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依靠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将农村群众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更好地推进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和谐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农村群体的结构产生了快速变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流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固化,引起处于社会低层民众的强烈不满甚至仇视。在此背景下,农村的深层次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多样,社会矛盾的增多、增大越来越对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大挑战,农村矛盾激化产生的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在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的广大农村区域,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机构参与在农村工作当中,农村地区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改变,需要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手段,以便更好地适应农村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转型时期的大环境,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多重矛盾,农村地区的不稳定、不和谐、不平衡因素增多,给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产生冲突的深层次矛盾难以在短期之内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有学者调查认为,在基层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中,农村的矛盾纠纷占一半以上。①当前农村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来自如下方面:

农村主体从“农民”的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发展。当前,农村群众的经营方式、就业途径,以及农村的经济成分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村群众从单一的“农民”主体向多元主体发展。目前的农村主体中既有传统的以种植业、畜牧业为生的“农民”,同时也有已经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农民工,以及在农村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生意人”等,农村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发展的趋势,而且传统意义上的单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民逐步减少,其他形式的农民逐步增多且占据了绝大比例。在此复杂背景下,如果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开展农村群众工作,就显然难以实现所期望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当前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

农村群众的诉求从以政治待遇为中心向多元化发展。群众工作是党历来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改革开放之前和当前农村群众工作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村群众工作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农民群众的政治待遇问题而展开的,因为当时的农民对于政治的诉求居重要地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产生了许多新的阶层,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在此形势下,农村群众的诉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待遇方面,而是呈现多样化、丰富化、复杂化的趋势。在我国顺利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征地拆迁、涉诉信访、教育保障、医疗卫生、司法诉求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得农村群众的诉求向多元化发展。在农村群众的诉求和矛盾纠纷中,有政治方面的诉求和矛盾,也有经济方面的诉求和矛盾,既有历史遗留的因素,同时也有新近产生的因素。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往的经验和方法在农村的开展群众工作,必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已经多元化、复杂化的综合诉求,这就为当前开展农村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农村群众工作的环境产生重大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顺利推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健全完善,农村经济成分越来越多元化,从以往的以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村经济逐步转化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种植协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新型社会组织的不断出现,使传统的群众工作组织网络产生重大突破,但是新的群众工作网络尚未建立起来,许多地区尝试新的群众工作网络,而人民群众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网络、工作方法,其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导致当前农村群众工作网络多元化、分散化。农村群众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生了重大转变,群众的思想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给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农村基层党政干部的比例产生重大改变。在当前环境下,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成分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党的基层干部中真正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的比例逐渐下降,党的基层干部中有较大比例的大学生村官、上级党政机关下派干部,以及在当地有一定经济地位的私营企业主、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等,基层组织、基层干部主体更加趋于多元化,给农村群众工作带来了观念上的更新、改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基层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村群众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脱贫致富,但是多元化的基层干部也给农村群众工作带来诸多挑战,比如部分上级党政机关下派的基层干部不熟悉农村工作、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衙门作风、官僚主义严重等等。同时,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党员干部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年轻干部成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主力队伍,这些基层干部具有学历高、知识面广、信息资源丰富、创新意识较强以及精力十分旺盛等优点,但是仍然较缺乏农村群众工作的经验,稍有不慎反而容易降低群众工作的效益,甚至在个别地区产生因为干群党群关系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给党和政府形象造成极大损害。此外,农村群众工作主体多元化趋势下,极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人民服务思想尚未树立,作风粗暴,欺上瞒下,给搞好农村群众工作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

部分地区干群关系较为紧张。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政治意识得到了较大提升,农村群众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参与政治的现象普遍增多。在群众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法律途经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趋向于尝试到各级党政机关信访,期待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群众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监督政府、参与政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许多农村群众目前已经懂得通过法律手段和国家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由于民众的整体法律素质还比较偏低,注重自身合法权益维护的同时,部分群众遵纪守法的素质有待提高,这就给农村群众工作增加了难度。此外,部分基层干部的作风不踏实、官僚主义严重、奢侈浪费等诸多因素,对群众利益造成了现实的侵害,引起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不满,导致干群关系较为紧张,部分群众还存在仇官心理,对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政策尤其是基层干部负责具体执行的政策产生抵触情绪,极少数地区由于干群关系问题引发矛盾纠纷甚至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亦给党和政府在农村的群众工作带来挑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路径   形势   群众   农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