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新闻发言人要让公众感觉实在一点”(2)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布了错误的消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告诉记者,在部委发言人中,他是最忙碌和说话最多的人之一。因为,根据媒体和公众反馈的意见,商务部将原来一月一次的发布会,调整为一月两次,再调整为现在的基本上每周一次,既有例行发布会,又有专题发布会,还有小型发布会、联合采访会。除了发布会,商务部官方网站平均每周还有10条左右的新闻稿。同时,商务部在人民网、新浪网等建立商务微新闻和微博,平均每天发出10条左右的微博,把市场供应、居民消费情况、进出口变化情况、外商投资情况等作为新闻发布的重点。

“这些信息能不能公开透明,又准确及时,保证新闻发布效果,离不开媒体的合作和配合,因此,我们特别注重真心诚意来善待媒体。”沈丹阳说。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今年6月,国内某地发生了重大火灾事故,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内容主要是说现场出动消防车多少台,120救护车多少台,医务人员多少名,疏散周边人员多少人,领导如何重视等。有关领导用了1个小时,详细梳理医务人员救治伤员的情况,告诉记者救护车40分钟赶到现场,很不容易;危重问题复杂的时候,专家从北京飞过来,也非常令人感动;还有医务人员为此作出巨大的牺牲,令人骄傲。他只讲这些事,却不提伤亡情况、起火原因、财物损失情况。结果,这场发布会引来一片质疑、批评和骂声。

对此,沈丹阳评价说:“我认为这就是新闻发言人专业性不够造成的。开新闻发布会的出发点是好的,准备也是充分的,但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布了错误的消息值得反思。有些内容本来也是不错的,但是应该在总结和表彰的时候来发。发布会把大家最关心的信息忽略了,或者是回避了。”

在沈丹阳看来,专业性的一个表现就是要实实在在。新闻发布的信息,尤其是回应的信息,不能尽是空话和官话,要让公众感觉实在一点。新闻发言人在发布新闻回答问题时应尽量直截了当,不绕圈子为好。“尽管有的培训班教新闻人如何不要正面回答,告诉你怎么绕,但我想那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下下策,应该是例外,不是原则。”

有些发言人觉得,发布突发事件更简单,因为有口径有内容,而日常新闻的发布对于发言人才是真正的挑战。新闻发言人专业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要有料,有料的新闻发布才是受欢迎的。沈丹阳介绍说,在每个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不仅要主动发布相关数据,还需要认真回答媒体记者的有关提问,现在一般每个月的例行发布会都要回答10多个记者的将近20个问题。“在回答媒体提问的时候,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少用原则性的表态,尽量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不仅有观点,而且有事实,用事实印证观点。”

“哪些是媒体的关注点,哪些是真正的新闻点,每次新闻发布会前我们都会真心诚意跟记者沟通,使发布和回应的内容更加有针对性。”沈丹阳说,对于媒体提出的合理采访要求,商务部尽量协调予以配合满足。

“我们必须按新闻规律和专业要求来好好思考,我觉得新闻发布既是体力活儿,更是技术活儿。”沈丹阳表示,商务部对批评性和建议性的意见是表示欢迎的。尽管民众的关注和质疑时不时给自己增添了一些烦恼,但站在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服务人民群众、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高度来看待这一类的烦恼,“我认为这种烦恼应该是一种成长的烦恼,幸福的烦恼。”

“不管是夸你还是骂你,他来了,这就是我们要的”

对于北京市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来说,最让她有收获和心得的就是她在政务微博上的推动和尝试。王惠提供给本报记者一组数据:北京政务微博发布大厅采取的是多平台、集群化的方式,目前,发布大厅上一级成员有78个单位,二级成员是2000多人。截至目前,78个单位的总粉丝量超过6600万,发布出去的信息数量共计35万条,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上万件。

对于网民来说,政务微博首先解决的就是一个“快”字。

2011年夏季北京遭受暴雨,房山等地区受灾严重,“北京发布”、“平安北京”等微博随时与百姓互通信息,回应百姓求助、疑问和质询,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险情,在救灾和救助人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坐镇指挥微博发布的王惠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王惠还讲了一个“微回应”的故事。今年8月20日上午,崔永元发微博说:“北京的建筑垃圾没有人管,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去调查,你们愿意跟我们一块儿调查吗?”“实际上,这是跟我们叫了一个板,如果当时我不看微博,崔永元去调查什么我们可以说不知道,如果我看了微博以后不回应呢?那北京市政府就是不敢去调查。但我们不是,我们报告相关部门领导,迅速跟他联系,一起去调查。”结果,此事引发网民的关注,转发量超过1.4万人,覆盖人群达2000多万。这件事情发生不到10天,北京市就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开始全市整治建筑垃圾,被媒体称为“治理工地扬尘史上最严整治”。

有一个故事王惠在心里装了10年,一直不能忘记。那是2003年4月23日,“非典”正严重的时候。她本来在外学习,领导打电话让她回来,说国际卫生组织来人,让他们对世界说话。王惠从外地直接赶到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WHO的总干事在那儿等他。王惠去了,见到了他,一给他递名片,对方本来微笑的脸立刻变得非常严肃,说“都是你的错!”“我怎么了?”王惠反问。他说:“现在世界都不知道北京发生了什么,而你是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就是因为你不说话。”王惠说:“他那天给我讲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终身受用。他说,当一个危机出来的时候,我们应当是两条战线,一条是处理这个事故,一条是对外发布信息,而发布信息比处理事故还重要。”

“人民群众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我们应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去互联网给他们传递信息。”在王惠看来,一旦舆论发生混乱的时候,微博最容易找到政府,又快速、又及时、又有真相,随时都可以不断跟进新的情况和进展。“此外,开了政务微博之后,可以直接了解老百姓对政府的评价,不管是夸你还是骂你,他来了,这就是我们要的,所以今天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中,如果真的跟群众联系,连微博都不敢开肯定不行。在微博上很多老百姓投诉、抱怨、建议,甚至有一些检举,这些为什么我们不能够重视起来呢?”

政务微博目前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之一。沈丹阳告诉记者,商务部是第三家开通微博的部委。在微博上,他们既及时发布商务部的相关信息,还开展了商务系列的网络访谈,目前有16位负责同志就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微访谈。“我们应用新媒体开展新闻发布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我们在这一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新闻发言人不是人人都可以做”

在本次论坛上,“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法》,使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全面进入法制轨道”成为达成的共识之一。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年来,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以领导人的重视和发言人数量的增加为标志、为迈出第一步的话,未来10年,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就应该在制度的完善和发言质量的提升,以及中国新闻发言人职业化道路的探索方面迈出第二步。

王旭明指出,新闻发言人是行政岗位,更是专业化的工作,应当制定专业化管理的指标与要求。因此,必须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言人职业化道路。所谓职业化,就是把新闻发言人当作一项职业看待,要有入职标准、职业规范、奖惩条例和职业发展规划等,简而言之,不是谁想干、让谁干,谁就要干,而是在一定条件制约下的积极主动地去干。当下我国新闻发言人以职务化为主,根据各部门不同规矩,谁到了一定职务谁就要干发言人,这就带来了新闻发言人队伍的不稳定、新闻发言人队伍的水平低下和新闻发言质量的难以保证,尤其是人员的频繁流动,既不利于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更不利于新闻发言人事业发展。

“中国需要对新闻发言人资质有一种明确的要求。”史安斌说,“我们对新闻发言人要有准入机制,就是说新闻发言人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一定要是跨媒体、跨界,或者有一定的职业经验。”史安斌说。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说,目前需要做的是提高新闻发言人的能力和水平,注重新闻发言人的选任,为新闻发言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逐步实现新闻发言人专职化。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新闻发言人   中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