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中国区域发展与改革建议报告(2)

第二部分用综合现代化这一全新思路来思考发展与改革问题。强调经济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节约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该报告从综合现代化建设需要建立综合价值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发人力资源,聚集人力资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同步发展观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第三部分提出了未来区域与城乡发展的战略构想。报告认为,我国未来应该追求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旨在实现各区域间合理分工、相互依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它可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各区域发展增添活力。统筹城乡发展,实质上就是要更好的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就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与城市人一样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真正做到农村基础设施大改善,农业生产水平大提高,使农民增收走出困境,农村发展迎来新局面。统筹城乡的总体思路则可概括为均衡发展、可持续性、和谐度以及协调性。

报告指出,打造和谐度领先的城镇化模式的关键,是形成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积极参与和推动城镇化的宏观政策环境。只有建立了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主动参与农村人口城镇化过程的体制机制,方能打造出和谐度领先的城镇化模式。为此,必须向所有利益相关者赋予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并为他们构建表达各自诉求的渠道。

第四部分提出了解决区域问题的政策建议。报告建议,为了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应该着重于推进东中西及东北各区域,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发展,分类指导;构建经济区经济,建设一体化的区域市场、完善城镇体系,建设高效的区域协作体系,同时,深化教育资源,发展智库产业,建设可持续的区域人才体系。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区域组织协调和运作机制。

另外,今后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充分注重地区优势的发挥,地区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必须结合产业政策来推进。这也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第五部分提出了解决城乡问题的政策建议。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应该致力于发挥市场主动性,促进城乡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互补升级。此外,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需要构建新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区域问题与城乡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统筹思考。两种视角尽管出发点不同,得到的问题也不同,但统筹区域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共同的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基础建立和完善包括市场化体制的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观念的逐渐深入等等。因此,只有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同时辅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才会真正起效果,切实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UBN记者李正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区域发展   智库   区域差异   城乡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