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座位紧张问题由来已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各学校都绞尽脑汁。近日,吉林某大学的169名同学正式告别了排队到图书馆抢座位的日子,成了学校图书馆二楼“学习包厢”里的“租户”。
所谓“学习包厢”,就是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格子间,四周有挡板,内置一个“L”形方台,一把椅子,一处电源和一盏台灯。在该大学图书馆二楼,这样的“学习包厢”共有169个。虽然进入“雅间”需每年缴纳800元的租金,但“学习包厢”刚一设立,就被一抢而空,可谓“一厢难求”。
新华社发
然而,“学习包厢”引来的却不仅仅是抢购热潮,还有舆论热潮。一时间,早些年就在我国许多高校出现过的“学习包厢”,重新成为了人们关注和思考的对象,包厢是否应该设立、该不该收费、应如何分配等一连串儿问题成了高校师生、网友及社会群众讨论的热点。
“考研热”加剧资源重置?
“如果不是为了考研,恐怕包厢也不会这么火。”刚刚迈入大三的张同学是租用者中的一员,他分析,“图书馆座位有限,大家来回进出、加上借书和还书造成的声响,容易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准备考研的同学更愿意租用独立的包厢备考。”
记者随机向学校图书馆设有“包厢”的20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打算租用包厢”的有19位,只有一位同学勾选“无所谓”。而在“租用用途”中,选择“考研(考公务员)等考试”的占55%,选择“希望拥有独立空间”的占35%。一位租用过包厢的女毕业生小乔坦言,自己在租用期间,不过是上网、看电影和杂志。
“这正与现代青少年的社会状态相切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表示,“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就存在着对独立空间的向往和需求,对某种事物是否属于自己有着明确的概念。”
吉林省教育学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会平认为,即使是身在“学习包房”中的学生,也并非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很多学生仍心不在焉:要么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不喜欢;要么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学习,所以很容易转移和分散注意力。或是只为了追求包厢中无人监管和注意的舒适与惬意。王会平提醒大学生,在当今紧张的就业形势下,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专注力和自制力,才能适应将来的各种复杂工作环境。
同时,因为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年级同学把“考研和考公务员”视为毕业后的最好出路。他们对“学习包厢”的强烈需求,也促成了“包厢热”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