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博 > 思想库 > 正文

抵御虚无主义思潮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我国史学界、理论界和文化传播等领域沉渣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原本是从西方移花接木而来的“舶来品”,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共同政治倾向和价值诉求,是西方众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潮之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试图从根本上解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和现实性,因此,必须从本质上揭露其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害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与影响

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悄然泛起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鼓吹“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以否定革命历史为特征,叫嚣否定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攻击和诽谤十月革命是职业革命家精心策划的阴谋,是犯了“原罪”,极力抹黑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随着美国等西方势力所谓冷战思维策略的改变,国际反社会主义政治思潮从公开挑战转向意识形态领域的逐步渗透,图谋以思想控制的“软实力”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战略目标;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得以泛起和持续发酵,主要是利用我国结束“文革”动乱后着手拨乱反正的时机,以反思历史的名义,制造“莫须有”罪名,大肆诅咒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引发了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波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国际社会再次沉渣泛起,其危害与破坏程度远超于思想文化领域,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生死存亡。由西方培植起来潜存在苏联国内的反动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展开“历史清算运动”,歪曲和诋毁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彻底否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和意义,以反思与改革为借口,极力推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搞乱人的思想判断,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的动荡和危机,消解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事实表明,历史虚无主义在瓦解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充当了腐蚀和破坏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苏东剧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呈现了低潮;铲除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成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现实的政治诉求和共同战略目标。20世纪末,随着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转型,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亦日趋成为时代的潮流,西方话语霸权随即成为全球化的“西方冲击”范式,而“意识形态和学术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欧和英美世界所支配的。”②在这一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的幌子沉渣泛起,并迅速弥漫于我国历史领域、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其中,“告别革命”系列观点成为浓缩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核心论调。

所谓“告别革命”,其一是否定中华文明的历史,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其二是提出“告别革命”主张,全面否定包括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其三是彻底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四是要把史学界达成共识的、公认的,本来就十分清楚的历史评价错误地颠倒过来,刻意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鄙俗化”、“丑陋化”,而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反人类、反社会的血腥历史事实,却刻意地美化和颂扬,正可谓“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

众所周知,历史虚无主义是源于欧洲的一种颓废、消极的历史观,其要害是对客观历史的本质、真相和规律持以怀疑、否定和消解的态度,解构人的健康的精神世界。我国一些披着学术专家外衣的历史唯心主义者,迷信西方国家制度,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怀有怨愤,表面上是以虚无的态度对待中国近现代历史,实质上是“西方中心论”思维和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史学领域渗透的结果,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新形势下的产物。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折射出一种局部范围的“西方中心论”的思想意识和群体心理;伴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浪潮,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对外交流覆盖面日益扩大,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成就不断地在世界上传播和影响,一些人对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现实上差距的认识,很自然形成了心理落差和精神焦灼并构成一种社会潜意识;一些人羡慕西方现代化,渴望中国现代化的强烈情感也积聚成一种强烈的群体心理,对于转型阶段中国社会出现的复杂矛盾和暂时困难,逐渐产生了非理性的情绪和偏见,导致了民族虚无主义抬头,直接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碰撞与共鸣。

其次,西方教条主义在史学研究领域开始泛滥,一些学者的眼见局限于迷信西方,对西方思维隐藏的意识形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甚至盲目遵从不免落入西方“学术陷阱”而不能自拔,导致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非常明显的历史事实和原本清楚的历史结论,妄加质疑、曲解,甚至全盘否定。

再次,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一些人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出发,对于我国史学领域历经半个世纪,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的正确认识矢口否定,借“学术转型”之名,“根本改写中国近现代历史”,试图通过颠覆性的“理论创新”,篡改中国历史,制造思想混乱,在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在改革与反思历史的名义遮掩下,这种手法和目的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隐蔽性。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标签: 虚无主义   思潮   中国   社会主义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