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有限作为
1911年,晚清政府着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遗憾的是内阁成员中皇族和满人太多,激怒了改良派,爆发了革命,最终清朝政府被推翻,这就是辛亥革命。推翻晚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大的背景是西方现代化的影响,同时也是晚清政府现代化努力的结果。没有西方文明的巨大进步,没有晚清政府的改革开放,民族危机意识不可能强到这样的程度,也就很难在这个时候发生这样的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民国政府的产生,直接指向就是向西方学习、继续中国现代化进程。
民国政府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作为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国内实现由乱而治,现代化建设有了和平环境。大凡新旧政权更迭之时,也必然是各种力量互相较量、整个国家由乱而治的过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更迭,更不可能一帆风顺。蒋介石在各路军阀混战中胜出,最终终结了战乱,中国迎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第二,中国现代化建设延续了晚清发展势头,取得更大进展。从1912年到1949年,民国政府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1928年到抗日战争爆发这期间的蒋介石政府,和平发展的成绩可能更大。上海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地位远超香港和东京。到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中国经济总量为日本两倍以上。一大批现代化工业诞生并发展。比如,在1920年,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所)造出了中国第一艘万吨轮,同时为美国政府订造了四艘。这四艘船完工后均交付美国,直至二战时仍在美欧航线上使用。在大学教育、留学生教育方面,迈出的步伐更大,现在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学,大都是那个时候建设起来的。那也是一个文化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
第三,八年抗战终结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晚清政府以来中华民族悲惨历史的延续,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中华儿女争取民族独立历史的延续,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开展敌后抗战,作出了许多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中华民国政府是抗日战争的主导力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政府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觉醒和动荡的岁月里,在向西方寻找真理过程中,中共是一支特殊力量,这支力量的精神动能同样来自西方,即马克思主义和后来的列宁主义、斯大林思想,这也是晚清开始的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1921年成立的中共,无疑是当时无数党派中的先进力量,并且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价值理念上有相通之处,这也是国共当初能够合作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过程中,在共同北伐过程中,特别是蒋介石对中共的清洗和屠杀,逐步把中共推向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蒋介石对红军和共产党的围剿,从军事上锻造了这支队伍。国共长期较量,最终还是战场定输赢。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的劣行,从反面给中共成长提供了教材。从晚清开始,中国政治舞台各种力量粉墨登场,中共从配角到主角,从和平力量到军事强手,能够最终胜出、最终取得政权,这决不是偶然的。中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方向,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把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使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交给了中共!
赢得执政的缘由,定是能够继续执政的根基
1840年到1949年,这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与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基本完全照搬西方发展模式,社会性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经济制度自发地向市场制度演进。在这个阶段,西方各种理论思潮涌入中国,中国各种社会力量粉墨登场,整个过程充满血雨腥风,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胜出的母体环境。赢得执政的缘由,定是能够继续执政的根基。
第一,认定落后西方追赶西方这一基本共识。无论是开启现代化之门的清朝政府,还是率先推翻封建帝制的中国国民党,还是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不朽功勋的民国政府,还是最终胜出的中国共产党,与全体中华儿女都认定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西方拥有一种制度、文化,这种制度、文化能够激发创新能力,这让全球仰视,也引领全球发展。正是西方拥有这种制度和文化的优势,从而带来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使得中国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也就是说,我们已有的制度和文化至少不是先进的,要赶上先生、超越先生,首先要学习先生。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目标,同样依托这样的事实基础,失去这个基础,中国共产党产生不了,更是发展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