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是欣赏者与作者融合为一的产物
我们经常爱用“玩味无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对一件优秀作品的欣赏。“玩味”之所以能达到“无穷”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隐藏在作品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美学家叶朗有一篇文章《说不完的<红楼梦>》”,其所以“说不完”,就因为《红楼梦》故事情节所凝聚着、隐藏着的人世的悲欢离合、社会历史文化的沧桑变迁,是“说不完的”。王维的诗:“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穷则通”的理何在?字面上没有回答。但“渔歌入浦深”一句却把我们引向了对王维人生的无穷回想和感叹。王维的另外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引发我们想起人生的起伏高低,醒悟到人在低处(“水穷处”)时能“看”到高处(“云起时”),这就是“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语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无穷“深”的意境,不也就让我们“通”达了吗!王维既是大诗人,也是大画家。苏轼评他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画,着墨无多,他的诗,言辞精炼,但其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却是无尽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最能表示王维诗画之令人“玩味无穷”的特点,在中国古典文艺中可以说得上是最突出的。当然,“玩味无穷”之味短或味长,这不仅决定于作品本身水平之高低,也决定于鉴赏者的文学修养之深浅。审美意识,原是作者与读者融合为一的产物。
【作者简介】
张世英,1921年生于湖北武汉,从小熟读论孟,1941年秋考入西南联大,1946年毕业。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论黑格尔的哲学》、《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进入澄明之境》等。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