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趋势与机遇(2)

互联网改造着生态圈。当互联网全面进入到民众的生活之后,线上和线下的生活日趋紧密,界限也日益模糊,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以各种方式将许多具有相同偏好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类似生态圈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发布系统、互动系统、支付系统和物流系统等。这就将众多的用户联接起来,并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对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互联网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发展成绩,没有被国外企业压制,有着自身成熟而较为独立的互联网生态是重要原因。2015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头对完善自身的互联网生态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比如阿里巴巴与苏宁签署了战略合作的协议。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串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都意识到必须抓住时机,营造自身的互联网生态。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必须实现这一转型。

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国内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明显,开启了工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经济将和中国整个产业升级的进程结合起来,并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信息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其本质都是在松绑数据依附,最大程度释放数据的流动和使用,并最终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

首先,互联网金融将克服中国金融深化不足的缺陷,为中国经济结构的矫正起到巨大作用。中国金融工具发展较西方大为滞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个人申请信贷也颇为不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间借贷利息率高昂,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不利的作用。单纯依靠银行系统解决这个问题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的直接融资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也并不是很充分,这些都植根于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改变了这一点,在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监管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在提供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民间借贷利率方面,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过程如果延续下去,不但会缓解民间的资金荒,而且会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起到巨大的矫正作用,并且促进中国金融工具的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其次,互联网连同3D打印技术彻底改造着制造业,创造出全新的制造业业态,从而为中国产业升级做出独特的贡献。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纵深发展。产业互联网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渗透。同时,传统产业也将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在原材料、装备制造、军工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工程,加快生产流程的创新,发挥“信息流”的作用,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促进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环节,催生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并将成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成长性最高的产业群。生产性服务业将从技术应用、服务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是下一个产业互联网重点融合的方向。催生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并将成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成长性最高的产业群。生产性服务业将从技术应用、服务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是下一个“互联网+制造业”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商柔性化:原有以规模效应和资金为主的竞争逐步让位于信息利用和灵活协同。互联网为小生产商(品牌商)赋能:聚集长尾需求;消费者需求实时反馈;柔性化生产产业互联网重点融合的方向。云计算、物联网和网络众包的出现,既能让相关企业以较低的代价取得技术成果,又促使企业组成一个集团,透过通用智能硬件联合取得统一的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大大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扩散。此外,大数据也在需求和供给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按需制造、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全智能工厂和网络化工厂,将各个工厂的数据联系在一起,避免浪费,并实现按需生产,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计划性生产,但却是建立在市场机制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总之,互联网全面向工业渗透,将为庞大的中国制造业提供一个全面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三,互联网企业积极打造产业生态链。我国互联网产业生态链逐渐形成,产业互联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互联网经济将极大地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为“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提供合适的平台。中国经济目前已步入新常态,发展速度较以往有所下降,亟需新的发展动力。从国际经验和理论推演来看,后发国家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就应该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凡是成功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或地区,都成功地实现了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增长。中国国内有着大量的创新资源,只是中国以往经济形态和社会发展比较落后,这些创新资源高度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这个问题曾长期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难以解决。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将这些创新因素囊括到一个大系统中,创新资源高度分散的问题迎刃而解。特别是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有了互联网的协助,创新资源整合更加容易,这就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高收入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 /王坤娜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机遇   经济发展   趋势   互联网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