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变成官僚的城市
在一些地方,城市化简单地把原来的县改成区。“县”是农村的象征,改掉了“县”这个概念,似乎就实现了城市化。“县”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最稳定的行政单位,现在在权力面前悄悄地消失,其恶果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实际上,改“县”为“区”,更多的是地方领导行政权扩展要求的结果。这和1980年代把“县”改为“市”是同样一个道理。
更为严峻的是,现在也出现了行政级别升等的呼声,说是要把多少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要把多少县转化成为市。这样,县委书记就可以变成地委书记,县长可以变成市长。而中央政府不仅看不到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有些时候反而会鼓励这样做,因为这可以为地方官员提供政治和行政上的“改革”动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化会走向何方就变得相当清楚了。在经济面,资本和权力一旦结合,再加上地方官员的个人动机,没有人可以阻挡得住城市化的冲动。资本,无论是私人资本还是国有资本,无论是本土资本还是国际资本,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扩张。
如果没有城市体制的改革,资本和权力主导的城市化,很快就会演变成为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掠夺农民土地的运动。在行政面,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城市体制改革,在地方官员的权力冲动主导下的城市化,也很快会导致城市的再一次官僚化,城市变成官僚的城市,而不是市民的城市。
如果城市化陷入如此陷阱,最终很有可能导致深刻的政治社会危机。首先应当意识到,不管有无中央政府的政策议程,城市化实际上已经变得不可避免。从理论上说,现在要通过体制改革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实践上没有一个地方是改革得动的。
公务员、国有企业、银行、大学、城市居民,这些全都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所处的体制,都很难改革。尽管今天的中国到处有农民反抗,但农民总体上说还是一个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利益还是最容易牺牲的。因此,无论是资本还是权力,必然转向农民。其实,这也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经验。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农民起义?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还比较能够照顾农民的利益,主要是和土地相关的利益,朝廷的税收和劳役会比较轻一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内部的既得利益越来越大,并且所有的既得利益都是有组织的力量,它们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朝廷利益。很自然,朝廷所需要的改革也越来越难。最终,朝廷必然转向毫无组织的农民。
与这个过程同时进行的还有两个过程。一是土地越来越集中到既得利益手中,农民所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二是朝廷尤其是为朝廷服务的中央官僚和地方官员规模越来越庞大。这几个过程同时进行,表明朝廷向农民征收的税率越来越高。这样,很快就会到达农民忍无可忍的临界点。这个时候,农民就会开始造反。
尽管现在中国社会已经到了工业化阶段,农业收入已经不再重要,但从农村土地的角度来看,这个传统逻辑还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如果城市化演变成土地掠夺运动和官僚化运动,这个逻辑照样会发生作用。如果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但没有被融入城市,不被城市接纳,他们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
很显然,中国一方面要推进城市化,另一方面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免陷入城市化的这些陷阱。
摘自与郑永年《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