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期互动型党群关系构建战略思考(2)

新时期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路径思考

当前,面对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的诸多现实考验,促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互动型党群关系构建所面临的新环境、新问题,在继承和运用过去群众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的有效路径。

完善群众工作的制度建设,为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研究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制建设对于党的群众工作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对以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行使自身政治权利的要求也更为迫切。传统的党群互动方式受到了时空因素的限制,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构建与各阶层群众良性互动的机制,实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渠道通畅,这是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必须思考的问题。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在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为加快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群众工作的制度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一是优化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最终还是要靠人才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应造就一支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富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能够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队伍;二是建立良好的党群沟通机制,因传统的党群沟通方式受到时空因素限制,应借助新媒体建立起与各阶层群众良性互动的机制;三是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通过实现利益、目标的追求,发挥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完善成效考评机制,党的群众工作取得效果怎么样,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把考核标准真正交给群众,让群众来做出评议,促进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互动、沟通。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增加广度。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互动最直接、最密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有助于为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增加广度和覆盖面。

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群众往往会通过身边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表现来判断党的性质。因此,“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将为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基层干部选拔任用要充分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切实选出为群众利益着想和为群众谋福利的干部上任,坚决杜绝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的蛮横粗暴、设施建设的劳民伤财、开空头支票而不兑现承诺等不良现象。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协商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工作能力,增强公信力;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服务功能,团结群众。只要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终将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促进党群关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引导和发展。

培育公民意识,为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打牢基础。培育公民具备对权利形成监督约束意识和对自身权利自觉维护意识,是公民意识克服人治传统的功能体现,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路径。培育公民意识、发挥公民意识能动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和奠定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对和谐、互动相处的理念进行科学阐述,使其成为与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共生共长的价值理念,还应将其思想意识在公民大众中外化于行,使其自然而然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一键知天下”,体现了当今信息社会群众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便捷,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便捷途径监督党员干部的权力使用、作风问题等行为,对其不良行为、不正之风进行投诉、曝光,从而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培育公民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关注公民大众的意愿期望、利益诉求,并将公民的诉求通过公民意识的形式加以体现,同时注重培育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为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提升党员干部的信息素养,为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提供新的动力。新时期,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宣传、引导等方法,使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历史使命。传统的党的群众工作方式,一些工作开展会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实效。信息网络当前已成为宣传政策、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阵地。为更好地发挥新媒体信息平台的功能,推动互动型党群关系的构建,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提升信息素养,强化信息应对能力。

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的作用,既不能夸大新媒体的负面因素,认为新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只会给群众带来多元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也不能夸大新媒体的完美性,认为有了网络信息平台,喊着“效率第一”的口号,将所有工作的开展都放在线上进行,而忽略了党群关系在具体现实环境中的互动和交流。显然,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知情权、监督权真正实现了从媒体向群众的现实回归,并促进开放的监督环境的形成。借助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留言板、电子论坛、电子信箱、微博、在线调查等方式,对于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的问题进行“线上”讨论,并帮助解答疑惑,及时公布问题的处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有利于推动党群的“零距离”互动。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阳明学院)

【注释】

①“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人民日报》,2013年8月2日。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③《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责编 /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互动型   时期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