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中国要做敢担当的网络强国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    赵可金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出中国主张,同时再次强调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既然互联网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就需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互联网思维,以正确的互联网思维来重新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作为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快速崛起的大国,中国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变强,互联网已嵌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目前中国已经拥有6.7亿网民,超过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域名总数逾1844万个,网站总数413万家,全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为93.1%,电子商务、网络娱乐、在线教育、超级手机、超级电视、无人驾驶汽车、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工作理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这不仅体现在互联网发展规模上,更体现在发展水平上。就技术水平而言,当今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中国的“天河二号”,它比美国的“泰坦”运算速度快近一倍,中国新近推出的百度无人车、沃尔沃智能互联汽车、中国电科自主研发的浮空器技术以及乐视开发的超级汽车等,都达到国际技术领先水平。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阿里巴巴集团已超过Facebook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电子商务大国,中国互联网金融融资己达3000亿元,且保持强劲势头。所有这一切均表明,对中国而言,互联网已经不仅是一个虚拟空间,而且是一个有着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现实空间,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都是互联网存在的重要形式,而且这两大空间相互推动,融合发展,正在重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秩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既然互联网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就需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互联网思维,以正确的互联网思维重新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加强互联网思维,建设网络强国,就是要在认识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非凡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在互联网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顺势而上,奋发有为,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不断缩小我国与世界强国的差距,真正将中国从互联网大国建设成为互联网强国。

网络强国重在担当

中国要做网络强国,必须在加强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各国网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始终把技术创新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

建设网络强国,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攻克一个个难题,成为在技术、产业和治理上都要领先的强国,核心是要敢于担当,为人类做出应有贡献。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互联网大国,中国要想成为网络强国,首先必须向世界表明中国的责任担当,中国不仅会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互联网强国,而且还会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世界。这就是中国倡导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给予巨大支持的原因所在。

中国要成为网络强国,首先要建立一支有着世界水平的互联网人才大军。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与传统产业相比,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投入是人才投入,只要一根网线,几台电脑,真正的互联网人才很快就会变幻出一个奇妙的大世界。因此,中国建设互联网强国,需要转变投资理念,从强调对土地、厂房和设备、生产线的投资转移到重视对人才的投资上来,要在锤炼互联网人才大军上舍得投入,放宽视野,在世界范围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我所用,打破制约人才脱颍而出的条条框框和体制机制束缚,真正释放出千军万马在互联网领域中创新创业的磅礴能量,这是中国成为网络强国的根本动力和强大活力。

中国要成为网络强国,还要有过硬的自主技术,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环顾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信息鸿沟”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不是缩小了,而是日益拉大了。有的国家由于掌控着互联网核心技术,在网络空间中随心所欲,如入无人之地,对落后国家的主权和内政肆意干涉,以倡导“互联网自由”之名,行侵犯他国网络主权和合法权益之实,甚至还“贼喊捉贼”,动辄对其他国家制裁施压。一个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就是网络主权得到可靠保障,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而要捍卫网络主权,关键在于拥有强大的网络技术能力。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网络时代不仅继续适用,而且表现得更为突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甚至硬实力和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要做网络强国,必须在加强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各国网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始终把技术创新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制订明确的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战略,加大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要舍得花钱,舍得拿出精兵强将,真正在世界互联网技术竞争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特别是要坚持开放强国的方向,鼓励创新发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要成为网络强国,还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构建美丽、干净、安全的网络环境。网络空间并非一块净土,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在网络空间中同样存在,甚至手段更高明,方式更隐蔽,比如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恐怖主义、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如果不对网络安全加以有效治理,网络空间就会人人自危,成为暗无天日的野蛮之地。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因此,习近平主席强调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社会而言,网络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不能保证网络安全,不仅构建网络强国的目标无法实现,还有可能陷入网络败国甚至网络亡国的泥潭。因此,中国要像维护核安全那样重视网络安全,在维护网络上毫不含糊,行为果断,通过完善法律、构建制度、加强监管等途径,在维护网络安全上警钟长鸣,构建一个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严格依法治网,不能搞霸权主义和双重标准,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中国要大力推动国际社会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反对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反对网络空间军备竞赛,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网络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