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本次峰会第一关键词是携手并进,这一理念植根于中非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友好与相互支持。早在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船队就曾四次到达非洲东海岸。那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我们给非洲带去了丝绸和瓷器,带去了友好和善意,没有抢占非洲的一寸土地,也没有带回来一个奴隶。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事业和追求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们不会忘记,上世纪中叶,率先赢得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全力支持非洲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义斗争,双方结下了深厚友谊。周恩来总理历时两个月访问非洲10国,同非洲领导人共叙友情、共商合作,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佳话,至今仍然鼓舞人心,被世人称颂。
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用不到6年的时间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完成了这项被世人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极大支持了非洲兄弟打破种族隔离制度封锁的努力,为南部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修建坦赞铁路,65名中国建设者长眠于非洲大地,他们用生命筑就了中非友谊的丰碑,这份对非洲土地的热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投身中非友好合作。
我们不会忘记,非洲的兄弟们顶住巨大压力,坚定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有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的地位和份量。非洲国家代表在会议现场相拥欢庆的画面已永远定格在中非人民的记忆里。
我们不会忘记,去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爆发肆虐。当国际航线纷纷停飞时,中国租用包机横跨三大洲、飞越大半个地球送去疫区人民急需的物资;当有些国家人员不断撤离疫区时,中国派出了最顶级的医疗专家和人员,同疫区人民并肩战斗、共克时艰。
中国有首很受欢迎的歌曲,歌名叫《牵手》。里面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我认为这首歌用来形容中非关系也十分贴切。中非人民遭受过相近的苦难,都走过艰辛的历程,所以能够心灵相通,患难与共,携手追逐共同的目标与梦想。
第二个关键词是合作共赢,这一理念为中非关系发展提供着强大动力。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此过程中,非洲朋友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中非合作也历来是发展中国家间共赢发展的成功典范。中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200亿美元,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启动时的22倍,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由3.82%上升至20.5%。当前,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是2000年论坛启动时的60倍,近年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现有3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2014年中非人员往来超过360万人次。
中非合作是互利的合作。中方从不以单方获利为目标,而是致力于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为帮助非洲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人才不足两大发展瓶颈,中方作出了巨大努力。截至2015年9月,中国通过援助和融资在非洲已建和在建铁路5675公里,公路4507公里。中国援助和融资建设各类学校200多所,每年向非洲提供7000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举办100多个技术管理研修和培训班,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已经共为非方培训各类实用人才超过8.1万人次。
中非合作是全面的合作。中方在帮助非洲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为非洲持久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国一直是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贡献者。中国坚定支持非洲人民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已参加16项在非洲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近3万人次,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自2009年以来从未停止。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时宣布,今后5年中国将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用于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为非洲和平安全事务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几天前,马里发生劫持人质的暴恐事件,其中有3名中国公民不幸遇难,他们都是长期致力于帮助非洲发展、促进中非合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对此感到痛心。中方将在继续推进中非务实合作的同时,也加强双方在反恐和打击极端主义方面的合作。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中国人民都将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好伙伴,更是手足情深的好兄弟。
中非合作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中方从不附加政治条件,从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从不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从不向非洲兄弟开空头支票。中非合作绝不走传统大国的老路,绝不以牺牲非洲的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对于这些,没有人比广大非洲人民心里更清楚,任何戴着有色眼镜甚至别有用心地看待中非合作的言论在大量的事实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都将遭到中非人民的共同抵制。
第三个关键词是共同发展,这一理念将为中非关系开辟美好愿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中非双方面临的共同任务。当前,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在朝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10月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下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思想。我们将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保持经济6.5%以上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使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随着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将持续释放强大发展潜力,中国对外开放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10万亿美元以上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旅游等出境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非洲和世界都将是重大机遇。
非洲正根据《2063年议程》描绘的“非洲梦”,联合自强、发展振兴。“中国梦”和“非洲梦”完全可以实现对接。中国在发展经验和生产要素方面的相对优势,与非洲在自然人力资源和巨大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将形成巨大合力,产生“1+1>2”的强大效应。中非双方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共同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携手同行,共创繁荣、富强、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