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主义的基本特征
同合作、互利、共赢等有关的概念和理念有许多,但是习近平所倡导的共赢主义却与它们有显著的区别。概括来说,共赢主义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延续性。共赢主义不是另起炉灶或推倒重来,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自然延续。从中国历任领导人所提及的外交理念可知,习近平的共赢主义,在思想脉络与政策思路上,都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保持一致和前后连贯。换句话说,共赢主义既有其崭新的一面,也有其历史连续的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外交理念的集体智慧结晶。
第二,总体性。共赢主义不单纯是经济意义上的,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总体战略。共赢主义也不止是单方面的具体举措,而是多管齐下的综合国家战略。无论是在各地兴办的孔子学院,还是广泛接受海外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亦或是积极举办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主动开展国际交流,中国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推动共赢主义。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合作互利意识,开展各领域和全方面的沟通、交流、合作、共享、互助和协调,这些理念和行动充分反映了共赢主义的核心精髓。
第三,共赢主义体现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共赢主义既是中国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习近平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有着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其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这使他逐渐形成了利益共享和互惠互利的发展思路。可以说,习近平的地方工作经验对其治理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共赢主义的提出并非想当然的,而是习近平对其长期工作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因此自然而然烙上了鲜明的个人特质。
第四,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实用、有序、和谐等理念。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都援引儒家经典语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习近平提出的共赢主义,强调世界各国平等交往,有序参与,共同发展和分享收益。在共赢主义的世界里,大国推行仁政而不是霸权,讲求各国关系的和谐,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未来愿景。共赢主义也并非空中楼阁或水中之月,而是从中国实际和各国的共同诉求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就此而言,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没有对中国传统思想精髓的透彻领悟,就无法提出共赢主义并将其贯彻落实。也正因为共赢主义所蕴含的深厚哲理,它才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并在未来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共赢主义的未来影响
中国倡导的共赢主义,是首次以大国的名义提出的国际格局新构想。共赢主义的影响会是渐进性的过程,它的影响可能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共赢主义的影响体现在抽象的理念层面。即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所倡导的共赢主义将为其赢得更加正面和积极的国际形象,并有助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除了其国力外,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领导人的理念。以共赢主义为核心理念,习近平和中国都将从理念上更持久地影响世界。
其次,共赢主义会在机制层面产生影响。从亚投行的事例可见,在共赢主义理念的影响下,中国提出的许多新机制和新方法,会日益为其他国家所接受和认可,并逐步成为补充乃至更新国际交往格局的替代性选择。共赢主义的提出立基于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机制和政策措施。这些机制和措施既有此前未必重视和充分利用的,也有此前从未被付诸实践的。它们的提出和推行,为其他国家解决类似的国际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迪,也为中国打开国际格局新局面提供了密钥。
最后,共赢主义的影响立基于切切实实为其他国家所带来的现实效益。只有给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共赢主义才能真正说服人们。光凭好听的承诺、悦耳的语言,无法真正说服其他国家认同乃至追随。只有通过切实的行动,产生实质性的收益,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心悦诚服。基于共赢主义的理念和机制,产生现实的收益并为其他国家所共享和共有,就会为共赢主义的持久影响提供可持续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