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精心养育呵护出来的孩子真的都好吗?”王化敏很爱看《非诚勿扰》,她发现某些男女青年的表述,体现唯我至上、物质至上的价值观。这些80后90后多是独生子女一代,他们身上的问题是不是我们给予太多的“爱”和“过度教育行动”造成的,这个局怎么破?“我认为二孩政策会给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好处”。
孔美琪博士是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第一任华人主席,全国妇女联合会香港特邀代表。她一直在香港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是香港特区政府妇女、家庭、社区、平等教育机会、师资培训、免费幼稚园教育等多个委员会的委员。她说,香港妈妈对生二孩也犹豫,但她到处鼓励大家生二孩。
“同理心的建立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孔美琪告诉妈妈们,两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优势更明显,孩子在走进社会之前能学会容忍、吃亏,能够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且,多子女家庭必须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孩子成长得也更放松。孔美琪认为,帮助大孩子度过失落期很关键。她表示两个孩子年龄相差1~3岁、相差5~8岁和10岁以上,各种情况对大孩子的教育方式各有差别。二孩放开后,应该加强对两个孩子教育的研究。
“二孩家庭会首先放松对孩子的过度关注,由于经济、精力等因素的考虑,会减少课外班和对顶尖贵族教育的追求。”王化敏说,随着二孩家庭的心态放松,社会竞争不在高端教育的比拼上,攀比心也不会那么强烈,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也会相应地放松下来。“这也许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社会最大的益处,多数家庭都能松口气”。
应对二孩来临,学前教育准备好了吗
记者与一些分管学前教育的科长、处长座谈时,反映出很多疑问:二孩全面放开,三四年后会经历一个上幼儿园的高峰,地方上的幼儿园到时候能作好准备吗?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出人意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部省份科长直言不讳:“人口具体增长多少需要预估、统计。但我感觉,即使放开,很多人不愿生也不敢生。”
这些年,她身边不少农村出身的公务员都把孩子送回农村,或者把农村的老人接过来带孩子。因为公立幼儿园太少,孩子进不去;私立幼儿园太贵,动辄一月两千多元,工薪阶层进不起;黑幼儿园倒是多,但安全隐患多,送了不放心,最后只能不上幼儿园。
另一位来自南方省会城市的教育官员称,他们收到老百姓投诉最多的是基层政府将国家经费修建的公立农村乡镇幼儿园、政府收管的城市新建小区的幼儿园拿给私人经营,很多公共资源被地方政府当包袱甩掉了,这些国有公益性质的公共资源被私人经营为普惠园,有的地方政府还要给予优惠政策和补助。而对私人经营幼儿园,国家和地方政府严重缺乏监管制度及人力和经费支持,致使多数私人经营园教育质量和儿童保健情况、教师待遇情况无法过问和监管,老百姓真正受益了吗?
王化敏疾呼:“让85%的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其中近50%的城乡贫困、低收入家庭,享受到政府的公共服务,能享受公办性质的平价、高质量的幼儿教育。80后、90后已经很苦了,当年被6个人伺候长大,不会伺候人,不会吃苦,现在结婚了要伺候4个老人,将来还要教育两个孩子,压力太大了。我们不能对不起这代孩子,要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能踏踏实实生孩子。”(记者 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