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
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又有思想亮点、思想红线和鲜明的逻辑——
本文语粹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程中,持续推动了各方面理念特别是发展理念的突破和进步。
●只要全党同志普遍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就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更加有效地应对、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新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就是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如果到2020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这五大发展理念的逐步酝酿和明确提出,得益于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根据我的学习理解和系统梳理,可以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思路通俗地、形象地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引领新常态,为民造新福”这四句话。
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最大思想亮点,是贯穿《建议》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也是《建议》谋篇布局的鲜明逻辑线索。可以预期,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五大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我国发展全局、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我国发展新境界的根本思想保证。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应运而生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同实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相契合,同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新期待相呼应,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7年来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已接续奋斗了13年。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产物。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由全面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激发活力,必须由全面依法治国来提供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必须由全面从严治党来提供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保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对我国发展规律的认识。其中,创新发展揭示了如何激发新的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完全可以说,同十六大报告刚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相比,现在我们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律的认识,比那时深刻得多了、经验也丰富得多了。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程中,持续推动了各方面理念特别是发展理念的突破和进步。比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大执政理念;十八大以后,我们党从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都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的体现,都有利于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