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在向南方、向温带、向暖和地方聚集,而东北正好形成一个对比,东北现在大量人口往外移,尤其是高收入人群都跑到三亚、海南,这方面我们都有体会。此时此刻中国的经济地理在发生变化,带动着房地产新的一轮变迁,人一移动,跟着就是买房子移动。所以,我估计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开发,在明年的一季度或者是年中(二季度末)应该会上升,这是房地产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为什么现在下降比较快呢?我认为这里面的深刻原因是政府正在转型,地方领导正在转型。像过去那样招商引资、开放土地、建工业园、借款搞土地开发、跟各种企业家来谈投资,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政企关系没有建立起来,旧的方式又不能重复,这就是形成了目前的尴尬。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跟进得比较慢。
到此为止,按照这个逻辑关系一步一步地抽丝剥茧,我想我已经从产能过剩一直分析到根本原因。
到明后年,我觉得有一种可能就是十三五规划启动,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因此地方的行为会有所匡正,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会有所恢复。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虽然说增速的保底是6.5%,但是最后的奋斗目标不能定在6.5%,6.5%是基数。所以我的理解在未来这一两年,中央政府还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调动地方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所以明年的增速可能是前低后高,整体上比今年可能略低一点。今年我们的预测是6.8%,因为第四季度可能还会低一点,比三季度还低一点,明年略有下降,可能是6.7%左右,这是目前的预测。
各种各样措施能够到位的话,2017年经济增速能够再上升一些,能够回到6.9%甚至更高,这是我对短期的分析。
再往远看一点,中国经济到底还有没有增长潜力,中国经济是不是从此告别7%的时代了呢?这是我最近在反复研究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增长速度7%的时代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还会回来。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水平还非常低,我们的人均GDP还是世界上领先国家比如美国的20%,这个都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如果按照目前人民币汇率算的话,还要更低,我们还有巨大的赶超空间。
我想最后再重复一遍,宏观的环境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是企业家们等不起。就算回到了7%,很多企业可能也搭不上这个便车,所以每一家企业必须开动脑筋,找到新的增长点,必须要搞创新,不能抱着自己的产业不放。
苹果也一样,苹果最开始是做电脑的,后来转型搞音乐,又从音乐转向手机,乔布斯是不断转型的,跨度也很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创新,不断给自己寻找新的增长点。谷歌更是如此,从做地图,做搜寻器,后来又做到了邮箱,搞商业服务,现在开始搞汽车了。
我想通过这些例子告诉大家,企业必须转型。你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不断创新的能力,这件事如果抓不住的话,我想任何的企业都不可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