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萧条”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陈彦斌、刘哲希

2015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各项重要指标全面下滑。同时,A股市场近期的大幅下跌又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爆发前夕的股票市场暴跌十分相似。因此,当前国外“唱衰中国论”再次甚嚣尘上,国内对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萧条,是否会出现美国式“大萧条”也开始有了担忧。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了萧条迹象,但中国政府有能力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阻止经济大幅下滑。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萧条”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萧条迹象

从产出缺口与GDP平减指数的走势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当前出现了萧条迹象。产出缺口方面,据测算,2012—2014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分别为9.38%、9.49%和9.24%,而实际经济增速分别为7.7%、7.7%和7.4%,由此得到2012—2014年产出缺口持续为负,三年依次为-1.72%、-1.81%和-1.84%。从历史经验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产出缺口为负的时期都对应于经济萧条的出现,分别是“物价闯关”失败后的1989—1990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1996—2001年以及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相继发生的2008—2010年。GDP平减指数方面,据测算,2012年以来GDP平减指数持续下滑,进入2015年已经由正转负,上半年为-0.5%。同样地,以往仅有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这两大经济萧条时期出现过GDP平减指数为负的情况。

CPI与PPI走势也表明消费需求与企业生产意愿不足。就CPI走势而言,虽然2015年以来CPI的涨幅仍处于1%左右且5月份后涨幅有所回升,但应注意到两点:一是由于计算CPI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但消费者会倾向于用不太昂贵的物品替代价格上升的物品,因此CPI会高估价格水平;二是5月份后CPI涨幅的回升主要是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所致,6、7月份猪肉价格分别抬高了CPI涨幅0.2个、0.48个百分点。如果剔除猪肉价格的影响,CPI实际上仍处在低位。就PPI走势而言,截至7月份PPI已连续41个月下降,这大大的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PPI为负的持续时间。不仅如此,PPI的降幅仍在不断扩大,7月份同比下降5.4%,创下了6年来的最低点,这意味PPI的下降态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大萧条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