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指出的是,这种认识的深化,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就强调,要继续大胆探索、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专门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研讨,要求全党全社会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开幕会上,指出“要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外延而言,从科技创新的单轮驱动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多轮驱动,创新的范围愈加广阔;从内涵来看,创新逐渐提高到发展第一动力的核心位置,成为“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
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现实坐标上,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从国内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必须依靠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有效破解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约束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难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正在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这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抓住和用好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为未来五年创新发展提供了路线图。按照这一路线图,既要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既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又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既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又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贯彻全会精神,广东要按照路线图,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扎实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落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政策举措,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