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四:经济增速换挡带来挑战。经济增速换挡与经济周期性波动不同:经济周期性波动是经济增速下来了还可以再返回原来的高度,而经济增速换挡则下来了就不能再返回原来的高度,由此带来的挑战远大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挑战。2010年一季度GDP增速曾达到12.1%的高度,自201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直至2015年二季度的7%,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底部还未探明,继续下行的可能性很大。这种趋势显然已不能完全用周期性波动来解释,而是属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经济增速换挡会带来一系列挑战:经济结构必须调整,部分行业萎缩,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市场需求减少,订单减少;就业岗位减少;财政增收困难;金融风险加大等。
挑战五: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挑战。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结构变化本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在中国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体制下,经济结构部分被扭曲了,如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过分依靠 “三驾马车”,产业结构过度依赖对GDP贡献较大的工业,区域结构过分偏重沿海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过度偏重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要素,财富分配结构偏重国富等,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同时,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但经济结构调整并非易事,历史上日本和拉美都经历过这种调整,但因没调整好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或“高收入陷阱”。我们现在也面临这种挑战,如:随着“三驾马车”效力减弱,须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但后者启动需要假以时日;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但淘汰落后产能是有成本和代价的;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则面临着人才、技术等高级要素相对稀缺的挑战。
挑战六: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带来挑战。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以后,我们推出了四万亿投资等刺激政策,这对当时的保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由于退出不太及时,也带来了产能进一步过剩、债务负担加重、资产价格泡沫增加等副作用和后遗症,以至于近年来不得不逐步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影响。但刺激政策上去容易下来难,因为经济已对刺激政策形成了依赖。刺激政策的退出需要高超的技巧,需要把握好度:退快了退多了,经济就可能稳不住,且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退慢了退少了,则经济风险会继续累积,且延迟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平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挑战七:社会转型压力加大带来挑战。
2014年中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在中等收入阶段,社会转型的压力明显加大,因为在此阶段贫富差距容易扩大、社会容易失范、公平诉求超过效率诉求、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等。近年来,中国已明显感受到这方面压力的加大。要缓解社会转型压力,一方面要通过针对社会公平的改革,理顺各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公平分配权利;另一方面要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银来大力发展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事业。但随着经济增速的换挡,经济的持续下行,政府财政收支缺口加大,债务负担加重,许多地方政府无力承担越来越重的社会事业支出责任。如何在经济增速换挡时期维护好社会稳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挑战八:改革难度增加带来挑战。经济发展必须依赖改革,但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进入到了不得不“动奶酪”的阶段,进入到全面改革的新时期。新时期的改革难度大大增加,原因:一是改革对象更复杂了,不仅要继续改革尚未改完的计划经济体制,还要改革过去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过渡型扭曲体制”;二是改革协调难度增加了,不仅要协调经济改革内部的各项改革,而且要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六位一体”的改革;三是改革的阻力增加了,改革到了必须动既得利益集团奶酪的时候了,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四是观念障碍增加了,很多人将贫富差距拉大、腐败严重等归结为市场化改革,因而对部分改革产生了怀疑。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