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条件下,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评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今日的一切恶果都归结到先辈头上,更是方便之极,但批评之后我们应当如何超越人类中心论呢?对于这一更为实质性的问题,批评者们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这是因为,批评者们在如何理解生态危机问题的哲学原则上往往自相矛盾。他们一方面强调“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并大力挞伐“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应该扩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人类范围,站在更大范围的自然的立场(包括人类在内)考虑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原则,这种伦理应该是生态中的一切生物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而另一方面,在论证为何应该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时,却又往往大谈“如果不维护、完善和发展生命”,“如果不注意维护生态平衡”,那么“就会因此造成生态危机,危及人类自身利益”之类明显地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上才会说的话语。由此观之,人类中心主义并不是轻易可以抛弃的立场,那些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往往在更深层次仍基于一种人类中心主义。或许,我们甚至可以一般地断言,企图彻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去看待事物,似乎如同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
的确,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是与人们的活动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自然观念内在相关的。那种视自然界为征服对象,以感性的意愿为参照系,把自然事物作为满足人的一切需要的工具,把自然界视为人类可任意索取的原料仓库的“人类沙文主义”或所谓“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中心主义无疑是应当且能够废除的。不难看出,这种人类沙文主义从根本上说是根源于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当自然被看成是外在于人类活动的机械运动物时,人们便不可能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活动的生态后果。所以,真正应当超越的是那种以机械论自然观为基础的特殊的人类中心主义。
但这种超越的结果并不应当简单地导向一种以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因为一种泛泛的无中心的自然观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人化自然的实际状况。所以,对于人类沙文主义的有效超越只能是走向人化自然观念或以人类为中心的有机论自然观。依据这种自然观,人类与其外部自然既然已耦合成了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有机生命体,那么,人类对于外部自然便应当如同对于自己的身体一样负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这种保护,并不是矫揉造作地作为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员对其他自然物负责,而只是合乎情理地对人类自身负责。我们看到,只有从人化自然观念出发,把自然视为人类生命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才可能最为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所反映的是一种人类生存的事实,这不是任何观念上的批评就能够简单超越的。人类只能正视这一事实,在看到人类中心主义不可能最终逾越的前提下,寻找一种最为适宜的立场。而马克思主义有机论的人化自然观是能够提供最为合理的解决生态危机方案的自然观,从而也就是最为合理的自然观。
(作者王南湜 单位:南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