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一轮东北振兴如何精准定位

核心提示: 东北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区域发展问题,期望短时间内和完全由外部因素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是不科学的,也是难以实现的。东北地区应该立足自身,精准定位,依靠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通过长期努力来重现自身曾经的辉煌。

【摘要】东北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区域发展问题,期望短时间内和完全由外部因素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是不科学的,也是难以实现的。东北地区应该立足自身,精准定位,依靠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通过长期努力来重现自身曾经的辉煌。

【关键字】东北地区 区域战略 关键条件 精准定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空间格局的重要一极,东北地区的发展对中国整体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2014年开始至今,东北三省经济指标持续走低,甚至有媒体开始断定东北振兴战略已经失败。为了厘清东北发展问题的本质,本文从区域经济专业视角出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7月在吉林省调研过程中的重要讲话,对东北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区域发展规律和中国发展实践都表明,东北振兴失败论站不住脚

首先从区域发展规律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生命周期规律,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区域所面临的区域问题(区域病)不同。一般而言,区域病有三类:落后病、萧条病与膨胀病。在三类区域病中,萧条病是最难医治的,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是长期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刚性,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许多国家的经验与教训表明,萧条地区“返老还童”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政策支持。英法等发达国家的萧条地区政策已执行近一个世纪,但萧条病还没有得到根治。中国振兴东北地区的政策只执行了短短的12年,怎么能期望在这么短时间内促使东北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另外,在评价区域政策的成效时,必须对比有无区域政策时的结果。一般而言,萧条地区的突出问题是增长率极低与失业问题严重。但事实上,东北地区并没有出现类似西方发达国家萧条地区的典型病症,其增长速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失业率也不是特别高,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东北振兴失败论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从中国发展实践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下滑有其自身如产业结构单一、体制机制滞后等个体原因,但是同时这种下滑也受到全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整体影响,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凸显,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东北地区经济下滑同样受到这种共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地区增速下滑并不是一个个体问题,而是一个带有整体特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四个条件并没有发生变化: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未来中国宏观经济仍然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在党中央高度关注东北地区发展的背景下,东北地区能够继续得到党中央大量的政策支持从而焕发发展活力。

虽然东北地区当前发展遇到了困难,但是仅据此来论断东北地区振兴失败,无论是在区域发展规律还是中国发展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东北地区应该坚定信心,重视发展问题,依靠中央政策支持,深入研究在注重质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举措和办法。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一轮   振兴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