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人才、资本流动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式
东北地区当前面临的暂时的经济困难的根源就在于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重工业体系中的制度惯性,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促进技术进步和人才、资本的流动,将投资拉动的经济外生增长转变为创新拉动的经济内生增长,才有可能实现东北地区的振兴和长期增长。
其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才自有流动。计划经济时期建成的国有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在于承担了过多的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责任,形成了沉重的企业负担。要打破这一制度惯性,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兼顾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建议东北地区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劳动力回流领域先想先试,争取通过改革在制度层面上走到全国的前列。
其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对于促进创新、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充分有效结合,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建议东北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探讨发展面向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优化存量资本配置的地方资本市场的改革措施和手段。
其三,选择适宜技术,鼓励模仿创新。东北地区的长期内生增长有赖于深入分析各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已有的优势特色产业格局,鼓励企业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移,选择适宜技术,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工人队伍和外出就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找到打开国内外市场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要发挥好临近京津冀地区的区位优势,通过为经济发达地区做好配套,寻求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机会。
(作者分别为重庆大学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重庆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内生动力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7月17日。
责编/高骊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