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独家专访 ︳如何确保党纪处分条例实施效果(2)

Q:如何评价《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

QQ截图20151028104401

(图片来源:新华社)

A:《廉洁自律准则》的内容重在强调党员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在性质上重在立德,希望党员能达到高尚的道德与政治标准。在具体内容上,《准则》要求党员克己奉公,先公后私,甘于奉献,包括在私人生活中要求生活节俭、艰苦朴素,还要树立良好的家风等等,这些都是正面提出的高要求,不是一般的遵纪守法的底线规定,它在性质上是一种软性的、倡导性的东西,其实施方式只能是广为宣传,积极倡导,最终的效果要靠党员的自觉自律。

《党纪处分条例》主要归纳整理了党章对纪律的要求,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然后列出禁止性的条款和系列清单,这属于一种立规,它要求得到遵守,违者受到处分。

那么《条例》如何有效的实施?目前的实施方式主要靠各级党委承担主体责任,尤其是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表率作用,以维护条例的权威性。同时,各级纪委要具体履行监督和执行的责任。

但问题是,如何确保各级党委和纪委能严格执行《条例》?如对违纪行为的检举、受理、调查、处分等整个过程如何接受严格的程序约束,并受到广大党员甚至民众的监督。如果没有这些刚性的制度和程序,党委和纪委领导对违纪者的处分实质上就变成人管人,避免不了对违纪查处的个人随意性、选择性,执行的不确定性。当然,目前《党纪处分条例》中也有相关规定,那就是民主集中制,在实施党纪处分时,按照程序规定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但实际上由内部机构集体决定,多半还是一把手有更大的决定权。如何保证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独立地表达,甚至能完全独立的投票决定,而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工作关系,还是需要建立一个更深层次更权威性的机制。

Q:怎样才能确保党规党纪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

A:《党纪处分条例》中规定的更多的是实体性的行为规范,如何有效实施取决于实施的程序性规定,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避免学习宣传一阵风?还得使它的实施制度化、程序化,公开化,还得建立一个不受个人左右和影响的外部和内部的公开而透明的控制机制。外部机制包括普通党员,甚至公民能对违纪处分的整个过程的监督,包括接受舆论的监督。内部机制包括党内的民主制,可以通过广大党员和党代会等形式来监督和约束领导干部。

党的纪律包括《党章》和《党纪处分条例》等,其中的每一条款还得更加细化和具体化,做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解释性。遇到具体适用时,有分歧时,如何解释?由谁解释?都得有个程序规定,如果模糊不清而又缺乏解释程序,则为随意裁定和滥用权力提供了空间。(人民论坛网记者 常妍 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