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丁元竹:让生态文明融入人们的生活(2)

把生态文明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从人地关系看,中国的长期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必须着眼于资源节约、环境协调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把生态文明内化于人们的内心,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倡导健康的消费方式。

以私家车为例。2014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比上年年末增长12.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584万辆,增长15.5%。汽车产业的发展自然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与汽车发展密不可分的能源、道路、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能不能也这样同步增长?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发展与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城市周边环境恶化的难题,一直难以解决。

我们必须看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能源和资源高消费的基础之上的——它与我们已经确立的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是相悖的。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活方式上也在追求发达国家的模式,这引起了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剧烈冲突。因此,仅仅在政府管理和企业生产中贯彻生态文明的原则是不够的,必须把生态文明的原则贯彻到日常消费领域,贯彻到居民的生活中。

推进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给人类创造了从日常生活中去思考环境问题的机会。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能把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只作为个人行为的问题,停留在个人行为的框架内,而要形成新的共同的生活方式,扩大共同生活圈。

形成新的生态文明观和消费方式

对于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的理解,取决于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要素:人类生存所要求的基本生活质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人们所追求的可能目标和满足人们必须的生活需求。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我们要做的并不仅仅是修补漏洞,更重要的是去创造一种将人类与自然界融合在一起的视野,从而确立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理念。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必须认识到我们观念上的误区及其根源,必须改变旧的传统观念和消费方式,形成新的生态文明观和消费方式。

在有益于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尤其是在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相联系的方向上,改革我们的生活方式十分必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绿色消费行动让消费者有意识地选择对环境温和的商品,诱导企业提供有益于环境的商品;可以制定符合国家具体情况的“绿色消费指南”,把危及消费者或他人健康的产品,把在生产、使用或废弃中明显伤害环境的产品,把生产、使用或废弃期间不相称的消耗大量资源的产品,把带有过分包装、多余特征的产品,或由于产品的寿命等原因引起不必要浪费的产品,把从濒临灭绝的物种或者环境资源中获得材料而制成的产品,把包含了虐待动物、不必要的乱捕滥猎行为的产品,把对别国造成不利影响的产品等纳入国家绿色消费指南,形成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通往生态文明的道路上,每一个人——各自作为领导干部、公民、家庭成员和社会一员——都应当扮演一种重要角色,绝不能让单纯的GDP增长击败环境和生态,也决不让权宜之计战胜可持续发展,让我们运用人类的理性继续前进。而这,正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生态文明。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丁元竹   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