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厉以宁 蔡昉等:增长潜力加改革红利仍可保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2)

图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 

 蔡昉:增长潜能加改革红利仍可保中国经济世界领先的中高速增长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告诉光明网记者,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但并不是在走下坡路。蔡昉表示,过去经济增速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结束,但我们的经济增速不会跌到发达国家最低的水平上。实际上新常态下保持7%的经济增速在世界范围来看仍是中高速增长。蔡昉指出,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说,只有赶超的国家才会实现非常异常的高速增长,而过去三十多年里,我国经济实现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长,赶超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增长潜能加上改革红利仍可以保障中国经济在世界上领先的的中高速增长”。蔡昉指出,生产要去的供给、资本、土地还有人力资本及生产力的进步速度等这些固有的经济潜力还在。而当前体制因素仍在束缚生产力的提高,通过改革破除制度障碍还可以获得改革红利,保障经济增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而能不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关键在于经济增长质量。“制造业立国”,蔡昉表示,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应高度重视制造业,但不是靠数量取胜,而是到了追求中高端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可以常变常新”。德国当年是制造业强国,现仍是现代意义上的高端制造强国,其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创新之中,所以制造业没有消亡,也没有成为夕阳产业。蔡昉认为德国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追求质量是经济内涵式增长的“常“。过去的消费模式不需要创新只需要在数量上满足需求,这个阶段是以短缺或者小富的社会现状相适应的。而现在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必须要追求产品创新。蔡昉指出,新常态下以平常心追求质量是必然之路。

为此,蔡昉建议尽快推动国家质量立法,通过质量引领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比如深圳正在逐步推进经济特区质量促进条例的出台。蔡昉指出,追求质量需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力,“要不然没有需求更高质量的动力“。蔡昉表示,政府应着眼于三个机制的建立:确保企业追求质量的激励机制;完善保障质量的监管体制;为增长质量建立微观可控机制。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厉以宁   红利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