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屠呦呦获奖催生医书大热,莫言获奖致出版社争抢出书
在屠呦呦获诺奖后,虽然她研究的中药相对专业,但在出版界还是掀起了一股中医图书热潮。
据《青年报》报道,现在可查到的屠呦呦的著作有2009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然而,正是这部很专业的学术著作,在屠呦呦获得诺奖后,竟也成了抢手货。报道称,目前当当网和京东网上这本书已经售罄,只接受预订。而很多网络书店上也给这部学术著作打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代表作”的招牌。
该报道称,一些上海书店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没有引进过《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但是这几天来问此书的读者络绎不绝,看到商机,书店也表示他们正在积极联系出版社,引进这部书。
此外,屠呦呦在采访中提到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也突然火了,甚至还带热了其他古代医书。上海书城的工作人员称,这几天无论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还是张仲景的《伤害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销量都有所提高。
事实上,在2012年莫言获诺奖后,他的书卖得也很火,火到不仅实体书店售罄,连网店也缺货。不过,有报道称,莫言在未获奖前,他的作品甚至一度是某网站的“赠书”。2012年《大河报》的这篇报道称,2004年7月,《大河报》记者曾通过网购参与了某知名网站的“满99元免运费”活动,当时买书达到一定金额,还能在提交定单前“以超低价选购促销书”,共分1元书、2元书、3元书三类,每类都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书目。当时,莫言的《白棉花》就在这“1元书”中。
而在莫言的著作开始大卖后,多家出版机构和网站蜂拥而上,均意欲“分一杯羹”。据统计,当时市面上不同版本的莫言图书多达几十种,号称拥有莫言版权(包括电子版权)的出版方超过15家。甚至在一些街头小贩的摊位上,盗版的莫言全集也卖得很火爆。在网络上,有数量众多的网站可以下载莫言的作品。
针对出版商激烈争抢莫言作品版权,同时各种“精装版”、“文集类”莫言图书纷纷上市,形成莫言作品“扎堆儿”的现象,当年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还特意就莫言作品的版权问题进行了公告说明。
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司副司长的王志成还表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将莫言作品列入重点保护对象,坚决打击全国范围内线上线下的相关侵权盗版行为。
资料图:“莫言饺子馆”
商标:“屠呦呦”卖杀虫剂、太阳镜,“莫言”成白酒、水饺
据《长江日报》报道,2011年,屠呦呦本人因获拉斯克奖被媒体广泛报道,而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官方网站显示,“屠呦呦”这3个字在2012年就被人抢注成了商标。
相关信息显示:2012年,“屠呦呦”商标先后被自然人余孝志和一家眼镜公司注册在国际商标分类的第5大类和第9大类,商品及服务包括消毒剂、空气净化剂、杀虫剂、护目镜、眼镜、眼镜架、隐形眼镜、太阳镜等。
对此,有律师表示,屠呦呦姓名的抢注属于典型的损害其在先权利-姓名权的行为,屠呦呦完全可依法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宣告“屠呦呦”注册商标无效。
莫言这一名字成为商标。2005年,一名侯姓工程师就花了一千元,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莫言醉”的商标,并通过了审查。
几年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多位酒老板找到侯先生,想重金买走“莫言醉”商标。就在莫言获奖还不到一个月时,侯先生曾透露,有两三家酒厂在和他谈这方面的合作,商标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000万元。
更早的是在2004年,家住贵阳的莫元忠开起了饺子馆,2005年开始申报“莫言”餐厅类商标。到2012年莫言获诺奖时,他的“莫言饺子馆”已开业7年了。
当年12月,北京佳士凯国际拍卖公司称,“莫言”餐厅类商标将以150万的起拍价在京拍卖。
买房:中国诺奖获奖者都爱谈
如果和前述这些诺奖效应相比,获诺奖者的收益似乎就显得不那么显眼了。在2011年以后,诺贝尔奖的每个奖项有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作家莫言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曾表示奖金将用于买套大房子,但随即又表示这些钱在北京买不起大房子。2014年,莫言拿着约7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在北京北五环外买了一套房。
而对于只能拿到一半奖金的屠呦呦来说,奖金的起点已经低于莫言了。屠呦呦和其先生李廷钊曾开玩笑地说,“这点奖金还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吧?!太少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