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

记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什么?应当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现实意义?

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实质上就是哲学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去说明和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形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把这一哲学真谛概括为实事求是,从党的思想路线高度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依据问题。

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殊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所处世情的特殊性和中国人民群众的特殊性,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国情、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我们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科学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回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重中华民族的特殊性,要研究民族的现实需要,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民族的特殊形式,形成民族的特色风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世情、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的过程。只有把握时代问题,认清世情,才能确定党和人民所处的时代地位和历史方位,才能把握中国发展的时代命脉和历史趋势,才能回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通过什么途径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过程。要大众化,就必须通俗化,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要运用通俗易懂、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使理论从理论家的书本上、从思想家的书斋中解放出来,真正掌握群众,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科学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