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力分散,用户自主地位提升。表达渠道的扩展,带来话语力的分散和碎片化。新媒体朝着鼓励人人参与的方向发展,人们拥有了更加充分的表达权。民众在各种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消解了原有的权威话语中心。通过网络共享和分散资源的集中,网络速率和信息利用率提高,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点对点技术(P2P)通过点对点传播,将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集中起来,用户的电脑成为主机同步上传的重要载体。维基技术(Wiki)使得用户共同创作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协同创作,可以相互补充和纠正,一定程度实现网络的自净化功能。
人的记忆方式和内容偏向发生变化。网络上的搜索引擎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上网搜索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因而,人们的记忆方式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性记忆在于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而不再是具体的内容。过去我们比的是谁记忆力好,现在比的是记忆方式,即谁能记住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获取的路径,找到路径就能找到需要的内容。
传统构词法被解构。新媒体解构式的语言形成和传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恶搞、嘲讽、质疑权威成为新媒体中一种常见的内容风格。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正在从不同方面质疑传统话语权威。于是,新媒体通过对不同语言碎片的反规则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式的图景,建构着新的话语体系。很多网络词汇渐渐成了人们的口头语,无论人们是认可它的诙谐或者批判它的粗鄙,它已成为一种现象,渗透在网络乃至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在全面思考探究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时,会察觉到一些悖论的存在,这也是我们在新媒体时代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精准信息推送与信息窄化。新媒体基于用户兴趣而提供精准信息推送,长此以往将造成用户信息无形中的“窄化”,即我们只接收自己选择的信息和愉悦自我的信息。网络传播带来的在更大空间中的个体相遇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窄化,使得形成信任或达成共识的基础变得薄弱了。
精准定位与用户的信息安全。精准定位所依托的对用户信息的收集,需要以精细的个人信息存储为前提,那么,用户的信息安全将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传播的“去专业化”与治理的专业化。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传播各种信息,于是传播正在“去专业化”,然而不规范的信息传播造成传闻谣言充斥。净化网络空间,需要运营商、制造商和专业传播工作者合作,但实现协同合作就必须解决诸如重新分配各方利益、突破关键技术等一系列难题。
表达渠道的扩展和技术的发展与对人的深度控制。网络赋予了每个人更多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人人都可以借助网络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但问题的关键是发出的声音能否被听到。技术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权利的真正延伸。现在传播技术对人的控制,本质上远远大于传统时代。
总之,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但在享受技术红利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但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渠道的多元与内容的短缺、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凸显出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新的困扰。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和妥善处理。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1日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