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加坡如何让官员“能下”(2)

核心提示: 长期执政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够保持活力和生机,重要原因是其特别注重自我更新,让政治官员既能“上”、也能“下”。该党通过主动退位让贤、引咎退党辞职以及顺应时代潮流而实现政府官员“下”的做法,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因“顺应时代潮流”而“下”

人民行动党一贯强调适时而变、与时并进。顺应时代潮流而加以变化、采取行动,是该党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门。在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去留问题上,也不例外。一直以来,由于李光耀的崇高威望和独特作用,即便他在不担任总理之后,也仍然位居内阁资政的高位。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一些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李光耀长期身居高位产生了负面看法。2011年大选,人民行动党遭遇了历史性挑战,仅获得60.14%的总得票率,为新加坡建国以来的新低。在大选结束后的电视讲话中,总理李显龙称这次选举是一次“分水岭式”的大选,人民行动党将对自身的执政进行反思。

作为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李光耀直言不讳的许多言论,都曾遭到新加坡民众的不满。例如,在2011年初出版的《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他曾称新加坡的马来族和回教徒难以融入新加坡社会,这在当时便激起一片抱怨之声。李显龙总理被迫在几天之后与父亲切割关系,公开称李资政关于马来人和回教徒的观点不代表新加坡政府和他本人。很多新加坡人,包括行动党的支持者,自然认为李光耀的不当言论是行动党得票率下滑的原因。无疑,久经选战的李光耀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大胆评论将对本党大选产生不利影响,但他并不因此改变自己直言无忌的性格。事实上,就在大选后的第二天,在自己选区不战而胜的他马上就公开指责年轻一代投反对党是因为不记得新加坡的艰辛建国历程,而他自己和“那些5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③

在选票流失、网络兴盛、民心思变的时代潮流和压力之下,人民行动党政府也在进行变革和反思。2011年5月16日,就在大选结果揭晓的一周之后,李光耀和吴作栋同时宣布退出内阁,不再担任资政职务。李光耀与吴作栋的顺势而“下”、人民行动党对人民呼声的积极回应,既表现出他们高超的政治智慧,也反映出新加坡政治的活力与变革。针对李光耀和吴作栋退出内阁一事,新加坡媒体曾对年轻民众做过一项调查,近三分之一接受调查的年轻民众认为,李光耀和吴作栋已经与民众脱节,并不明白人民的诉求。也有一些人认为,“威胁和恐吓民众”的治国之道已经过时。无疑,李光耀和吴作栋从2011年的大选中,深刻感受到新加坡政治生态的变化以及年轻选民的不同诉求。面对政治“新常态”,他们选择了顺应时代潮流,这也充分表现了行动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及变革求新的决心。

(作者分别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注释】

①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新加坡:联邦出版社,2000年。

②曾昭鹏:《议长柏默因婚外情退党辞职》,《联合早报》,2012年12月13日。

③王江雨:《直言无忌李光耀》,《联合早报》,2011年5月30日。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新加坡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