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深受世界经济调整之痛
客观分析,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有其内生主动调整的原因,也有受世界经济调整的影响。专家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存有一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比如货币政策调整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依然脆弱的欧元区经济,新兴经济体面临国内债务和对外账户赤字等,这些都使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多重挤压。
分析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对中国的冲击,王保安认为,首先是外需疲软,导致中国出口增速明显回落。王远鸿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开始减弱。与此同时,中国向高端产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的竞争,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优势开始体现,我国此前依赖的成本优势开始弱化。这对于中国的出口与投资都形成了较大冲击。
其次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中国“被通缩”。“全球经济的低速增长态势对于新兴经济体影响巨大,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输入性通缩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体现。”王远鸿分析认为,物价下行的压力会直接影响投资与消费,同时这种压力会形成一种“紧缩”的经济氛围,对经济运行带来负面预期影响。
此外,在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还饱受被动升值之痛。
3 屡屡“唱空”拉响“假警报”
各国经济发展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中国的问题似乎对一些人而言格外“扎眼”。近期,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比特表示,2016年开始全球经济将出现衰退,中国将是领头羊,届时,全球经济增长将远低于2%。
“唱空”中国各有原因,有些是对中国经济无知或短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强调,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我们的基数每年都是增长的,特别是每年的新增量在全世界还是最大的。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还很大,潜力和动力还很强。中国经济不会像有些人想的,在短期之内出现大幅度下滑。
而另一些“唱空”的背后则是心怀叵测,希望利用市场预期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此,专家表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不要被这些错误信息误导。
“以‘衰退论’来谈中国经济并不合适。我国经济目前仍能维持7%左右相对较高的增速,以我国的经济体量来算,经济增量仍然很大。”王远鸿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特别是在节能环保、城镇化等投资领域以及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