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类比法描述复杂的中美关系相当普遍,“修昔底德陷阱”即是一例。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国事访问中达成的一系列成果表明,两个世界大国决心而且能够避免历史重演。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雅典的崛起以及这种崛起在斯巴达引起的恐惧,使两国间战争不可避免。
这一现象的确值得研究,但套用2500年前的理论来阐释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无异于按照古希腊药方给现代人治病。
正如习近平在美国的演讲中所言,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避免陷入这一“陷阱”,不只是任何一国单方面的愿望,更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如果讲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都能具备,陈旧的历史逻辑是可以打破的。
天时:来而不可失
理由1:和平世纪
21世纪的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必须摒弃。
尽管天下仍不太平,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起时伏,但世界范围的大战始终没有打起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坐下来谈判磋商,以解决纠纷。世界图景中,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逆时代潮流而动者,终将失败。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两国关系关乎世界命运。“不冲突、不对抗”将是中美关系的底线。
理由2:历史教训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联合国宪章》序言中的宣誓值得永远铭记:“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从去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到今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美各界人士都对两场大战进行了反思。历史足以告诫人类: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历史错误容不得再犯。尤其是核武器出现后,大战一旦爆发,整个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中美是二战盟国,共同捍卫了世界和平正义,如今更有责任捍卫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防止历史悲剧再现。
理由3:中国道路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占人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正在通过和平发展实现民族复兴,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创举。
近代以来,中国人蒙受了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的百年苦难,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战争记忆。中国人深知和平的宝贵,渴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它与“美国梦”也是相通的。
习近平在美国的演讲中表示,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他同时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树立建设伙伴关系新思路,开创共同发展新前景,营造共享安全新局面。
中国不是雅典,美国也不是斯巴达。中美都面临时代赋予的机遇,中国的崛起不意味着美国的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