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
核心观点
●“中国式民主”,顾名思义是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民主,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新型民主模式。
●倘若以为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种民主模式,即“西方式民主”,只能以“西方式民主”作为衡量检验、取舍裁定的标准,符合它的便是正统,不符合它的则要打入另册,那就太不公平合理了。
●“中国式民主”,就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式民主”,具有强烈的自立内生性。民主之于我们,已无须任何强制,也无须别人说教,因为人民需要民主,社会需要民主,政党需要民主,国家需要民主。
●“中国式民主”需要党的领导,归根到底,是因为党具有领导“中国式民主”的自觉性。
●以民主治理的有效性而言,“西方式民主”正逐渐陷入困境。“西方式民主”的议会制,导致了恶性竞争,不同的政党出于私利,使决策久拖不决;“西方式民主”的两党或多党制,政党的轮流执政往往使政策不具有长期性,执政的政党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的重大利益缺乏思考和安排,而更注重选民看得见的短期利益。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单是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民主获得长足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飞速进步的标志,不仅有经济基础硬实力的发展,而且有民主政治软实力的发展,即“中国式民主”的新路。
■“中国式民主”新路与民主模式的多样性
“中国式民主”,顾名思义是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民主,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新型民主模式。“中国式民主”不同于“西方式民主”,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式民主”的新路,人们完全可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之、分析之,从而作出正确的观察判断,得到符合实际的认识。
但是,有些人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中国式民主”怎么算得上是民主呢?倘若以为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种民主模式,即“西方式民主”,只能以“西方式民主”作为衡量检验、取舍裁定的标准,符合它的便是正统,不符合它的则要打入另册,那就太不公平合理了。世界上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阐述民主理论、探讨民主走向、建立适合本国的民主制度,以及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民主,必然使民主的模式呈现出多样性。从实践来看,一个国家在实现和发展民主的进程中,由于采用的途径、方式以及建立的民主制度与别国不同,因而具备了一套系统的、稳定的鲜明特色。列宁指出,“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式民主”,就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民主的模式》一书的作者戴维·赫尔德认为,民主的发展模式显然是多样性的。他把马克思主义主张的工人阶级民主制或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制,就看作是民主的一种模式。因此,当代“中国式民主”的新路,丰富了民主理论的宝库,壮阔了世界民主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