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化:遏制权力滥为的基本防线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隔断自己的历史。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官本位文化、圈子文化、人情文化、臣民文化等至今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是滋生权力腐败、同时阻滞权力监督的深层土壤。一个长期受制于专制道德文化影响的国家,在朝向现代民主方向迈进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现代公民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把公民文化引入权力制约系统。
公民文化是一种主动地对社会和政治情境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的生活方式。提出“公民文化”概念的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指出,“公民文化适合于保持一种稳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治过程”,它能潜在地平衡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张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惨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现代心理”,就是公民文化的映射。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因此也指出,现代民主社会“最大的优点就是把政治权利的观念普及到每个公民,让每个公民都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可以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文化需要培育,糟粕文化必须通过进步文化去消解。公民文化的参与理念、进取精神、平等观念、权利意识等思想特质是对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臣民文化等的直接抵制和批判。没有进步的公民文化的浸润,现代民主制度框架下的腐朽文化幽灵绝不会自动散离,权力腐败的文化现象也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当下,对社会公民进行以公平、正义、权利等为价值理念的文化培育,是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廉政文化:杜绝权力腐败的固本工程
当腐败蔓延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就形成为一种腐败文化。腐败文化反过来又助长新的腐败。腐败文化直接降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冲击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对腐败文化的深层遏制有赖于廉政文化的积极构建,提高每个人的道德文化境界,塑造全社会的道德氛围。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行为的总称,是进步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建设廉政文化重在传承、借鉴、实践和创新。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大量廉政方面的文化遗产,很多观点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意义。比如中华文化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中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廉为贵、为政以德、任人唯贤、见利思义、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等廉政思想所提供的生活规范与德性价值,是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西方文明发展中的“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等政治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可资借鉴的有用思想。廉政文化要结合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来普及和开展。调查统计发现,社会公众从事廉政活动的普及率和知晓率并不高,不少人表示从未参加任何廉政活动。因此要以家庭和学校教育为重要阵地,广泛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挖掘资源,创新宣传,深耕宽耕廉政文化土壤,通过廉政文化的思想渗透、道德教化和文化熏染,形成全社会崇廉反贪的道德文化氛围,方可汇聚成有效制约腐败的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