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俄罗斯阅兵传统及其战略考量(2)

核心提示: 【摘要】俄罗斯有着悠久的阅兵传统。其中,1941年的阅兵极大增强了苏联军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2015年为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也极大地增强了俄罗斯人的历史荣誉感。阅兵式具有壮军威国威、凝军心民心、显实力势力的作用,特别是在特定时期、为特定内容举行的阅兵式,往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战略考量,不能不引人关注。

最后,斯大林说到: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歼灭。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侵入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斯大林的讲话结束后,全场欢呼声响彻云霄,口号声、掌声连成一片,将士们高呼:“乌拉!”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部队,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列宁墓前走过,接受了最高统帅们的检阅,随后就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这次阅兵极大增强了苏联军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也向全世界人民宣布:穷凶极恶的法西斯侵略者必将遭到最后的覆灭。

历史证实了这个事实。1945年法西斯德国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希特勒畏罪自杀。6月24日苏联在红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阅兵。当几十面德军被缴获的军旗丢弃在红场墙角下时,人们终于明白了:在这场涉及人类命运的大决战中,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2015年5月9日胜利日阅兵式,压制了丑化二战历史的邪气,增强了人们的历史荣誉感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国内外弥漫着一股否定苏联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的逆流。美国及一些东欧和前苏联国家加快了诋毁苏联军队、歪曲二战历史的步伐。它们把斯大林体制与希特勒纳粹主义相提并论,认为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重新解读二战结束的后果,认为二战的结束对东欧等国家来说不是“获得自由”,而是“被奴役”;质疑苏联和苏军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在一些国家发生肆意亵渎和拆除苏军纪念碑等现象。

针对上述歪曲历史的言论,普京总统多次表示反对否定、歪曲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他说,那些蛮横的、恣意妄言的言论,完全不尊重整整一代人为了胜利付出生命代价的事实。他们的目的在于,从自己地缘政治利益出发进行历史投机,诋毁当代俄罗斯的道德面貌和贬低俄罗斯的力量。普京还谈到二战的胜利与当时的苏联体制的关系。他说:“如果当时的(苏维埃)政权不是那样严酷,而是处于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我们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吗?肯定不可能。而如果我们输掉这场战争,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斯拉夫民族将从肉体上被消灭,不仅俄罗斯人,犹太人、吉普赛人、波兰人等都将被消灭。”

的确,在“严酷的”体制下,社会一般要承受更大的代价,包括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但正如普京总统指出:对某些历史事件所付出代价的评估,如彼得大帝改革的代价、伟大卫国战争代价的评估当然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看到这些事件的后果和影响。就是说,尽管付出了,但取得胜利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庆祝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以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为首的胜利日阅兵组织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领导人、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该委员会决定:为了隆重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决定进行阅兵式,展示俄罗斯军队形象。阅兵式将极大增强人们的历史荣誉感。

会议重申举办阅兵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历史和战争进程的真相,悼念为战争胜利牺牲的英烈,高度赞扬苏联和苏联人民对战胜法西斯的贡献。会议认为当前丑化二战历史的邪气已经严重侵淫了俄罗斯青年一代的思想,希望通过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活动培育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坚定不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目前在全俄罗斯还生活着270万当年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老兵。为了体现国家对他们所作贡献的尊重,和以他们的精神教育下一代,俄罗斯政府决定在这个节日要体现对老兵的关怀:第一,授勋。5月9日那一天每个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老兵都获得了胜利70年勋章,包括生活在其他国家、首先是独联体国家的这类老兵也将得到勋章;第二,增加津贴。决定依据他们参加战争的程度,每人发给3000-7000卢布不等的补贴。

2015年5月9日那一天,俄罗斯的28个城市,以及独联体国家白俄罗斯、吉尔吉斯、亚美尼亚首都举行了阅兵式;俄罗斯的五个主要的海军基地举行了海军阅兵检阅;俄罗斯五个城市以及独联体国家两个城市明斯克、比什凯克举行了空军阅兵检阅。

整个阅兵参加人数近8万人,总共有1880种军事武器和装备,238架各种形式的军机,51艘各类型的军舰参加阅兵。和2010年阅兵相比,阅兵规模扩大50%,增加人数超过了15000人。还增加了194种军事装备方队,其中一些根据国防部的要求订制的武器在阅兵式也首次亮相。

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外国军队参加阅兵式等庆祝活动。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作为阅兵式主宾参与了这次活动;中国军队第一次到红场参加了阅兵式。

阅兵式确实具有壮军威国威、凝军心民心、显实力势力的作用,特别是在特定时期、为特定内容举行的阅兵式,往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战略考量,不能不引人关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

【注释】

①罗伯特·布劳德:《苏美外交的起源》,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3年第13页。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俄罗斯   阅兵   传统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