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发现
●90.11%的受访者认为“军国主义”有可能复活,且74.34%的受访者认为“约束军国主义的制度被忽略”最有可能导致军国主义复活。
●77.70%的受访者认为军国主义本质的最突出表现是“执政者抱有军事狂热”。
●51.48%的受访者认为“军国主义”可以被彻底清除。
●如若再次受到军国主义侵犯,在年龄段上,“51-60岁”群体奉献精神和将其铲除的决心最高(4.38分);在学历层次上,受过“硕士、博士”教育的群体奉献精神和将其铲除的决心最高(4.33分)。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5年8月12日—8月27日
调查方式:全国调研网络发放纸质问卷,微信公众平台推送问卷
调查范围:全国31省、区、市
样本构成:5515人参与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498份,有效回收率99.7%。其中,企业员工占44.77%,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3.25%,学生占17.35%,自由职业者或离退休人员占14.63%。
军国主义是20世纪动荡和战乱的罪魁元凶,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我国和东南亚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犯下了滔天罪行。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野心不死,妄图淡化和否定侵略史实,甚至仍有冒险一搏的欲念与行动,引人忧虑,不得不防。
军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当今世界军国主义是否有复活的可能?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程度、警惕程度、应对决心如何?这些问题的厘清,对寻求世界的和平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避免重蹈战争历史的重要思索。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通过实施“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了解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识,以期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铭记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
一、当前军国主义复活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90.11%的受访者认为军国主义存在复活的可能。总体调查结果显示,85.44%的受访者表示对军国主义有所了解,其中36.99%的受访者表示“充分了解”,另有48.45%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了解”。通过对受访群体的年龄段和是否了解军国主义两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发现,除41-50岁年龄段的干扰外,从“20岁及以下”至“61岁及以上”的年龄层次中,对军国主义有所了解的认同比例,随着年龄阶段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61岁及以上”年龄段群体认为对军国主义有所了解的比例高达92.86%。毋庸置疑,在时间跨度上,越接近苦难历史的人群,就越有感触。
接近九成的公众表示对军国主义有所了解,实质上是建立在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犯中国,给中国带来苦难的事实基础上。
在详尽地分析受访者自身对军国主义的了解程度之后,我们也尝试让受访者判断当前军国主义复活的可能性。而在问及“您觉得当前‘军国主义’复活的可能性有多大”时,有90.11%的受访者认为军国主义存在复活的可能,其中41.8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可能”,31.76%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可能”。
(二)74.34%的受访者认为“约束军国主义的制度被忽略”最有可能导致军国主义的复活。在问及“‘军国主义’复活最重要的原因有哪些”时,“约束军国主义的制度被忽略”成为受访者的首选(74.34%),受访者认为制度的缺失最有可能导致军国主义的复活。如日本于2015年6月通过《防卫省设置修订法》正式废除“文官统领”制度。
其次,66.59%的受访者认为“自身具备军国主义的‘基因’”,也可能导致军国主义复活。受访者表示,军国主义“基因”的实质,就是反人道、反人类、反文明的战争基因,是世界和平的潜在隐患。
还有63.37%的受访者认为,“国内民族主义抬头”也可能导致军国主义复活。民族主义往往将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等同起来,通过对国家的认同来关注民族。近年来,民族主义不断地走入人们的视线。专家表示,一旦出现对本民族利益的过度诉求,就会难以摆脱偏狭和狂热的色彩,并可能将民族整体带入绝地。
此外,“某大国别有用心地怂恿、利用”(62.94%),“某一地区多国力量角逐和复杂国际形势”(32.76%)也成为公众对军国主义复活的可能性原因的预判。以亚洲局势为例,美国为了维持其在亚洲的地位和利益,频频对中日关系、日韩关系进行干涉,对他国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一系列有利的条件。
如今,美国意欲“重返亚洲”,此举对亚洲局势究竟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可能导致某国军国主义复活,其他各国理应吸取历史教训并提高警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