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视角下的地方责任政府建设路径
优化地方责任政府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地方责任政府的建设也应该要理念先行,树立正确的责任政府价值理念。首先是将责任至上作为地方责任政府建设的首要价值理念。政府应该对自己的责任内容、责任范围有清楚的认识,弄清自己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哪些服务,应该满足公众的哪些需求,以及如何去提供这些服务和满足这些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政府规划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服务有序。明确政府责任之后,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应践行职责、主动履责,这是责任政府实现其价值的重要一步,也是其存在合法性的保障。
其次是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地方责任政府存在的价值理念。地方责任政府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授权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因而必须代表人民的意愿,维护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需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要树立“公众至上”的理念,坚持执政为民。
最后是要将服务精神作为地方责任政府的价值理念。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认为,政府是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高于公众。而在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中,政府权力来自于公众赋予的观念得到认可,这决定了政府必须转换角色,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角色机构,这也是地方责任政府建设的题中之义,这要求地方责任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要具有热情、主动、高效、及时、便利等服务精神。
优化地方责任政府管理体制。一是在理清地方责任政府自身职能方面,政府系统要在纵向关系上有所改革,地方责任政府纵然要向上级政府负责,但其应该具备更多的独立性以制定与地方发展密切相关的策略,避免出现为迎合上级政府而做出不符合地方发展的决策。在横向关系上要明确地方政府内部职能部门相互交叉的关系,并进行适当的整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食品监管为例,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质检、林业、农业等部门都可以监管,但也可能造成各个部门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浪费管理成本。
二是要理顺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关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但不是全能政府,在市场条件下,政府应该给非政府组织生长空间,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和发展活力,让其按照社会需求来承担相关责任,使大量社会服务产品需求得到满足。
优化地方责任政府制度。一是政府要改变以往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政绩观,要意识到地方责任政府还需要履行政治、文化、社会等职能,因此在社会管理中,各项管理制度的设计不能单纯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必须考虑社会的文化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政治政策等方面的建设,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也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二是地方责任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时应该充分让公众参与其中,这有利于传达公众意见,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有效,也保证了其制度设计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并被遵守和执行,实现制度的有效性。这也避免了由于政府制度设计不完善导致不断进行制度补充设计,由此带来的制度繁杂的问题,提高了地方责任政府的制度设计水平,提升社会管理的效用。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于岩(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