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提升监督效能发挥网络舆论党风廉政建设作用

【摘要】网络舆论监督为廉政建设带来新机遇,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发挥网络舆论监督效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需要我们营造网络反腐倡廉的环境氛围,推进网络廉政建设法制化,强化网络舆论反腐的监测引导,加强网络舆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强化自律规范网络舆论反腐。

【关键词】网络 舆论监督 效能 党风廉政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百姓群众的切身利益。坚决预防和严肃惩戒腐败,大力推进党风廉政,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切实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当前,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舆论监督成为新时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平台,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新渠道、新路径。网络舆论监督在有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弊端。因而,如何更好地发挥好网络舆论监督效能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成为当前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廉政建设的一项十分重大的现实课题。

网络舆论监督为廉政建设带来新机遇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指的是相关主体以网络为平台对某事发表言论且形成一定倾向性的监督过程,网络舆论监督具体表现为电子政务、网络问政、网络廉政文化建设和网络反腐等通过官方的网络舆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同时还包含了各网络新闻媒体舆论和各利益集团对党政相关工作进行的监督。网络舆论监督具有主体普遍性、网络言论匿名性、交流平等性、传播迅捷性、形式多样性、影响广泛性等特征,为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网络舆论监督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当前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政务系统、论坛BBS、博客、微博、微信、物资采购和拍卖系统等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兴的“网络问政”模式,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宣传,了解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针对实际情况更为科学迅捷地作出决策。在网络上,由于人们的发言具有便捷性、匿名性,减少了现实中面对面向党政部门提意见的顾虑,促使民意表达渠道更为畅通,党政部门收集到的民意也更为广泛、全面、真实。

网络成为廉政文化建设重要阵地。廉政文化不仅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舆论,能够有效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同时有利于拓宽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和领域。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通过在网络上发布各类信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推动网络上的廉政文化建设。比如河北省邱县农民漫画作者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活动和时事,创作了“老虎苍蝇一起打”、“打铁还需自身硬”等主题漫画,王岐山批示:“可否在即将开通的中纪委网站上设廉政文化板块,邱县的漫画形式亦可办成‘网展’,这样看的人多,成本低且能互动。”①随后,中央纪委网站向全国征集和推广了一批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漫画作品,将网络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反腐工作重要方式。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舆论中,形成舆论监督的主体主要是记者,虽然社会公众也可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通过传统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工作中,但是参与的主体和范围受到极大限制。而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监督的主体,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反腐工作的重要方式,“网络反腐”一度成为热词。据《法制晚报》报道:“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195万件,其中网络举报38.69万件,占总数的19.8%。网络曝腐败,超过传统媒体。”②

网络舆论监督推动廉政建设过程中的缺陷

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反腐”已经成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其收效已被广为关注。但是,借助网络舆论监督推动廉政建设依然需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摸索并健全完善,目前我国以网络舆论推动廉政建设依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仍未形成网络舆论监督推进廉政建设的氛围。网络舆论不是完全不受制约的空间,而是受到多种多样复杂因素的影响,民意的代表性也受到严重局限,但是媒体和许多社会公众却往往将网络舆论等同于民意,其弊病显而易见。笔者认为,网络舆论可以代表民意却未必等同于民意,因为网络舆论代表的仅仅是部分民意,甚至可能和多数民意截然相反。边远贫困地区的民众目前依然只能通过传统信访、举报等方式表达自己意见,因而,网络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农村地区依然处于网络舆论监督空白地带。在网络舆论成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阵地的同时,网络上也同样充斥着不少负面的、不利于推动廉政教育的信息,这反而可能对廉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党风廉政   效能   舆论   作用   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