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对西方国家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审视与思考(2)

财政体制改革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广度与规模。财政支出大大超过财政收入是威胁财政可持续的根本因素,因此,要保持财政可持续,维护财政体系的稳定与平衡,便必须将财政支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首先要正确定位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控制政府财政支出的广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有着各自的运行规律和领域范围。在市场领域内,市场规律调节资源配置,为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提供有偿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有着自己的调节规律,并不需要政府的过度干预。而政府需要在市场规律失灵的公共领域发挥职能,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范围也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广度,决定了哪些产品该由政府来负责提供,而哪些应交由市场自由调节。因此,要合理确定我国财政支出的范围,就必须分析我国财政缺位和越位的问题。在防止政府越位方面,可以在法律上明确政府不应该干预的领域,保证市场规律的发挥,也避免大规模财政支出的发生。其次,要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适度调节财政支出的增幅。财政收支在增幅上的匹配,并非简单的数量上的“以收定支”,而是在财政收入能够承载的范围内,财政支出的规模能够保证财政职能最大化的发挥。

构建政府财政投融资体制。财政投融资具有准公共性,但也较为关注经济效益,能够充实财政资金,解决财政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保证财政职能的发挥。财政投融资是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部分的财政投资支出转变为有偿的财政资金运用,实现财政资金的增值。可以说财政投融资拓宽了政府财政资金的融资渠道。此外,财政投融资还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政府投融资的方向能够反映政府的意志和扶植对象。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的投融资能够为市场注入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保持财政可持续。

具体来说,要完善我国的财政投融资体制,首先,政府需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之中,并确定投融资的规模、范围、渠道等,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其次,政府需要拓宽财政资金投融资的渠道。财政投融资一般资金规模较大且使用周期较长,因此,国家有偿资金筹集缺口较大,所以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筹集,如政府产权交易融资、政府担保债券、投入社会保障基金等。再次,政府要搭建一个财政投融资平台。财政资金投融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搭建一个沟通市场与政府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市场化运作引入政府财政投融资管理之中,提高政府的财政投融资效率。最后,政府要构建财政投融资风险体系。无论是政府财政投融资还是市场资金的投融资都存在一定风险,要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必须最大限度地规避财政投融资风险,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从宏观方面可以完善财政资金投融资的管理机制,避免制度漏洞带来融资风险,在微观层面可以建立项目法人制度,明确投资责任主体,贯彻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风险约束机制。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应对财政可持续的重要措施之一便是减少财政支出规模,但要想在削减财政支出的同时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还必须配套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能够确保财政支出项目中的优先项目与重点项目,减少不必要、无意义的支出,从而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能够提高政府财政运用效率,促使政府运用有限的资金实现职能效力的最大化。

要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建立一套财政资金运用效率评价体系,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项目效率、部门效率和综合效率三个维度的考察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供各个部门参考,结合本部门财政资金运用现状进行项目的修正,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运用效率,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完善、改进相关配套改革。我国财政收支过程中存在预算约束软化、财政支出随意性较大以及缺乏监管等问题,不利于财政收支平衡,无益于财政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进行相关配套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平衡。一是要对财政支出进行法制化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相关规定,执行预算规划,防止相关部门随意支取财政资金、改变资金支出的规模和用途。应该对财政支出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实施问责制度,对财政资金使用不当的部门及负责人进行追求,防止财政资金被任意支取,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加剧财政的不可持续性。二是要建立财政资金风险管理体系。公共部门在进行财政支出之前应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将资金运用的风险降至最低。在财政资金运用过程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因素,因此公共部门还应该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如政府部门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用于处理突发性的增支或减收危机,化解财政风险,降低对政府财政收支的冲击,维护财政的可持续性。

(作者为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编 /张晓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可持续发展   财政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