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日益成熟,与之对应的是保险金规模的扩大。保险资金的运用已经成为保险业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各国保险业在实践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保险资金运用经验。文章比较了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以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间保险资金运用的状况,总结经验为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保险资金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不动产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在日趋饱和的同时,发展机制也愈加完善,保险公司纷纷将保险资金的运用作为自身盈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保险公司若不能够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获得较高收益,那么保险业日益增大的利差损失将使得公司本身无以为继。此外,自我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冲击了我国本土的保险业。保险业激烈的竞争形势要求各个保险公司必须提高自身运用保险资金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公司的兑付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持续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沿革。新中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直到1980年才开始发展保险业务,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依然处于效率不高且渠道狭窄的状态。在1995年之前,国家规定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必须存入银行,保险金所产生的银行利息也必须上缴国库,此时,保险公司并不能自主运用保险资金。到了1995年6月,我国制定了《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可以运用于购买金融债券或政府债券,但对证券的投资有所限制,这虽然开放了保险资金的运用,可是严厉的政策管制,仍让保险公司将大量的保险资金投放到银行之中。1999年10月,我国进一步开放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允许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运用于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但对购买的资金额度做出限制,不得超过总资产的5%到15%,这让保险资金间接进入了资本市场。到2004年10月,我国再次修订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有关条例,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这改变了以往国家政策严厉管制的状况。2006年,我国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有资质的保险机构通过受委托人来设立投资计划,间接投资通讯、能源、环保、市政、交通等领域,这进一步扩大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狭窄。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变革来看,长期以来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严厉的政策规定也导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在1995年之前,国家政策不允许保险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到1998年国家政策松动,但规定依然严格,保险资金的运用只有四种方式:存入银行、购买政府债券、购买金融债券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形式。之后我国虽然进一步开放保险资金运用市场,但在实际运作中,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依然是十分狭窄的。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较为广泛,如美日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保险资金来投资政府公司债券、购买股票和不动产、抵押贷款、进行保单放贷等。
其次,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不高。按照政策规定,我国保险公司主要将保险资金用来投入银行、购买各类债券、回购国债、投资基金。因此各类债券的利率、国债的发行量以及银行的存款利率关系着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高低。我国银行存款利率本身不高且有多次利率下调的状况,这使得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投资回报率不高,收益减少。而债券市场风险日益增大,受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难以得到保证,而且我国的证券市场受政策性影响较大,往往会在短暂出现牛市后便长期保持低迷状态,这也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业绩。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归根结底是一种资本运作,因此保险资金的持续健康运营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我国目前的债券、股票、基金以及其他资本投资工具并不成熟,这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
最后,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逐步积累。我国的资本投资市场的不完善,市场上缺乏中长期且能保证回报率的资金投资项目,因此大多数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投放到短期投资项目中,这导致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失衡,也影响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良性循环。从保险资金的投放分布来看,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将90%以上的保险资金运用于购买债券和银行存款,这些投资方式受政策和利率影响较大,也存在利率风险。因为受投资渠道限制,保险资金的运用只能投放到有限的几个渠道,这导致一些单一投资品种在市场中占较大比例。这样的投资结构使得保险资金过于依赖投资市场,一旦资本市场发生波动,保险资金的收益必将受到冲击,甚至危及整个保险业。
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的经验
国外保险业资金管理的模式。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部自己设立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是国外保险资金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
外部委托投资就是保险公司将本公司的保险资金委托给外部投资机构来进行运用管理,这种模式风险较大,保险公司自身难以控制风险,一般来说一些较小的保险公司会采取这种保险金管理模式,但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也会将部分保险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来运作。保险公司一般会选择基金公司和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运作保险资金,美国的资产管理机构威灵顿资产管理公司和德国的安联资本管理公司都是保险资金可以委托的外部投资机构。这些公司既提供养老金、基金、保险资金的综合性资金运作服务,也专门针对特定的保险产品资金进行运营,诸如企业年金、养老金、投资连结产品等。
一些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了投资部门,负责本公司保险资金的运用投资活动。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内部的投资部主要管理公司的一般账户资产。保险公司内部的投资部门擅长投资固定收益的品种,他们一般将一般性账户的保险资金运用到风险较低的投资领域。除此之外,投资部门还负有评估账户资产负债特性的责任,要对保险公司的退保率和到期偿付的金额等有较为精准的把握。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保险公司能够对保险金进行直接运作,并掌握保险资金的流向和运作情况,但缺点是缺乏竞争性与专业性。美国大都会人寿便采取这种保险金运作模式。
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主要是指保险公司成立全资或者控股子公司来运作保险资金,这一般是大型的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纽约人寿、澳大利亚联邦银行集团、美国国际金融集团等都采用这种专业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弥补了委托外部机构模式和内部设立投资部模式的不足,既让保险公司能够掌握资金的运作、降低投资风险,又能够确保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保险集团一般采取专业化控股或集中统一投资的模式来成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而且这些机构除了运营自身的保险资金外,还会经营第三方资产。很多大型的保险公司为了最大化保险资金的运作利润,他们会成立或收购多种类型的资金运作公司,以此来拓宽投资渠道。在国外的保险业中,80%的公司会采取这种保险资金管理模式。
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资金来源都影响着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世界金融体系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前者以美国为代表,后者则以德国为代表。
美国的保险公司资产总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且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较高。美国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债券、贷款、股票以及不动产投资几种方式。美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呈现出贷款比例下降、股票投资资金比例上升的状态,而且债券的比重最大。自1995年之后,在美国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中,投入股票的比重就一直高于投入贷款的比重,不动产投资和其他投资所占比重一直较为稳定。2006年的统计显示,美国保险金在各个领域的投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司债券、股票、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
德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银行体系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德国的金融体系较为平稳,这也为保险公司的保险金运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但是保险公司保险金运用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与平稳的金融体系相适应的是德国的保险金运用结构也较为稳健,它在银行存款和抵押贷款方面的资金投入比重要高于美国这样的直接融资体系国家。与非寿险公司相比,寿险公司将更多的保险资金运用于债券和抵押贷款,而在股票领域的投资则少于非寿险公司,这种保险金运用结构也保证了保险公司资金收益的稳定性,它的收益率浮动较低。但近年来,随着欧盟一体化的深入,德国的保险公司也开始逐步加大了对股票的保险资金投入,以此获得更高的收益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