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资本论》中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思想及其当代启发(2)

制定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机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正是在这种自然的自由流动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这种优化配置的实现是自发的、盲目的,有时甚至是通过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实现的,例如结构失衡、经济危机等。因此,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既有冲破束缚实现自由流动的强烈愿望,又有加以引导、调控的客观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这就要求:一方面减少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的权力对经济特别是微观经济干预不当的现象,满足资源流动的自由性愿望;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趋利性等,还必须对其进行必要干预。

建立健全相应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为了追求利益,部分资本代理人极有可能采取欺诈、暴力或者是其它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式。例如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面包掺假的情况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另外,当时许多商品都有几十种掺假的方法,导致自由贸易成了假货贸易。这说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其内在的难以克服的缺陷,必须制定健全的经济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实现经济健康运行。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完善,诸多领域还存在监管漏洞,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市场主体权利的平等,例如市场主体合法的权益、平等的市场准入权利、平等的使用生产要素权利等。为此应该取消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废除对非公经济的不合理规定,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实现各市场主体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另一方面,要严肃执法,加大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惩罚力度,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参与生产要素的流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利润,有些市场主体为了贪图更多利润,不惜违反法律法规,运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或者是限制竞争,这就有可能使市场机制扭曲甚至失灵,从而影响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对此必须加以惩戒,从而维护公平市场环境。

加强舆论导向、培育积极健康的竞争文化。商品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由于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束缚,资本家只是资本的人格化,工人沦为资本家剥削的对象,从而导致了竞争的异化、人的异化,并且竞争的异化和人的异化又分别加重了对方的异化,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种异化的状态下人追求的就是单纯的金钱,竞争也逐步演变为对抗、斗争甚至是生死较量。在我国的当前阶段,市场经济是一种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的竞争经济,为了保证竞争的有序性,法律法规仅仅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只有培育积极健康的竞争文化才能从人的灵魂深处彻底解决健康竞争的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要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塑造敢于竞争、正当竞争、虽败犹荣的竞争氛围。无论是商品生产的内在规律,还是市场主体追求最大利润的冲动,最终落脚点都在“人”上,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通过抓好“人”的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市场经济参与者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对于克服以往竞争的内在缺陷,保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健康运行,从而使竞争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实现路径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商品是主要的财富存在形式,整个社会所生产的所有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但是,“庞大的商品堆积”其意义主要是服务于资本家对交换价值的关注,资本家生产大量商品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看中了商品所包含的交换价值,特别是剩余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的商品越多,实现的交换价值也就越多,从而获取的剩余价值也越多,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因而也就是资本家尽可能多地剥削劳动力。”④但是对于资本家而言,预付一定的总资本是为了得到一个超过预付总资本的价值余额,其获利程度由这个价值余额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所决定,即由利润率来决定。提高利润率的主要途径是尽可能的降低相对成本价格,提高产品的相对市场价格。随着国内统一市场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资本家可以从更加广阔的范围购入生产要素,这不仅保证了生产要素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供应,而且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购入更多的生产要素,同时市场的扩大将有助于更快的实现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周转,从而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因此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自由流动为利润率的提高带来了更大的帮助。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这就充分调动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在利润的驱使下商品生产者不断地积极参与到商品经济活动中,客观上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

尽管以上分析的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助于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资本论》的这一思想亦启发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仅需要完善根据生产要素所有权获得相应收入的制度,更要建立健全由生产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从而实现根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状况来引导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达到生产要素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实现前述理想目标就需要对各种合法收入持有尊重的态度和正确引导的理念。

要加强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合理引导。由市场决定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以利益为指挥棒,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产要素永不停止地从利润洼地向利润高地运动着。这一围绕着利益的忙碌现象一方面可能会给产业结构科学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等宏观利益、长远利益带来某些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服务于微观市场主体利益的,为了摄取更多利益,个别微观市场主体极有可能违反市场秩序甚至是相关法律。此时,政府在宏观方面的科学调控和微观方面的依法监管尤为重要,虽然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是市场本身缺陷难以避免,必须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可以实现生产要素流动向重点行业、朝阳产业、新能源、低能耗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等倾斜,并保证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降低流动、交易成本,从而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要尊重收入分配的市场化趋势,减少政府不必要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定要还权于市场,加快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另外还要加大对市场主体合法利益诉求的保护力度,维护投资者的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通过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开放性实现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及不同地区自由流动,并且运用这种自由流动以缩小不同部门、行业、地区收入差距,最终接近社会平均利润率,使各市场主体获得相对公平收入,经济发展也会在生产要素这一自由流动过程中获取源源不竭的动力,从而实现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

因此,关于市场主体对利润的诉求要采取辩证态度来对待。从积极的方面看,市场主体通过对利益的诉求推动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发挥物的最大效用,也有利于调动人的最大积极性,对于这种积极性要加以保护。但是,另一方面生产要素的这种流动是服务于利益最大化的,不可避免会产生某些消极现象,这时就要加强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点解决好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总之,通过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运用,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自由健康流动,既发挥其最大效用,又保证其健康发展。

(作者分别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①②③④[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7页,第8页,第199页,第384页。

责编 /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中生   资本论   要素   流动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