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中国精神这个灵魂
文艺要铸造人的灵魂,这是文艺分内的事情。铸造什么样的灵魂,则是区别文艺高下优劣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就把对文艺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升华到了新的水平。无疑,那些始终以人民生活历史进程和整个民族奋斗复兴沧桑巨变作为表现对象、注重揭示民族深藏的义无反顾进取精神和旺盛创造力背后的价值的作品,那些把创新和开拓作为民族发展不竭动力予以讴歌的作品,总是令人感动,让人肃然起敬。
毋庸讳言,相当一段时间内,文艺创作中存在着忽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信奉偏颇文艺观的现象。有些作品,几乎到了忘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地步。什么是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内涵有高度凝练的概括,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艺的历史和实践已反复证明,这种中国精神对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和巨大的感召力。
文艺创作如何体现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角度出发,已经给出了切中肯綮的答案: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这段话包涵着丰富的文艺思想。一则,它告诉了我们处理当代生活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辩证关系;再则,它明确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间的内在关联;三则,它尖锐坦率地批评了崇洋媚外的、不健康的“西化”倾向和心态;四则,它对各种轻蔑中国精神、放弃真善美追求的文艺论调作了渗透骨髓的批评。可谓是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它的核心就是强调文艺创作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任何“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任何看人家眼色行事,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或不惜丑化历史、辱没民族以迎合洋人口味的扭曲态度,都是需要纠正和克服的。
那么,不赞成“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是不是就无须向国外学习了呢?当然不是。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成果。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们的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因此,在文艺创作上要防止各种片面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观点。向国外的先进东西学习,不等于在西方价值观和理论学说面前低三下四、挤眉弄眼、丧失创造的主体性。鲁迅当年就说过:“虽是西洋文明罢,我们能吸收时,就是西洋文明也变成我们自己的了。好像吃牛肉一样,决不会吃了牛肉自己也即变成牛肉的”。“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文艺要在开拓创新中迈上新台阶
文艺创作中的这些负面观念,既有悖于“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原则,也有悖于革命文艺的优良传统,是风行一阵子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衍生品。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语重心长地指出: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广大文艺工作者须得有认识上的这份清醒,须得有文化上的这种自觉。
如何提高创作上的自觉和自信,关键是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珍视传统,紧接“地气”,努力消除愈走愈窄的“路径依赖”和“因袭依赖”,充分调动起作家、艺术家的原创精神和开拓积极性。再不能一味地追随、迎合与模仿了,再不能把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奉若神明了。文艺创作中那股浓郁的人文情怀再不能被无理说教和世俗欲望的暴风吹散了;文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再不能被无端地稀释和抽空了;文艺创作中信仰迷茫、理想迷失、精神上“缺钙”的“软骨病”再不要重犯了。文艺创作中作家要有自己独立的体验、冷峻的思索、透辟的判断和深邃的主见,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这样,作家、艺术家才能“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为了提高创作上的自觉和自信,作家、艺术家要克服浮躁情绪,消除卑怯心理,拒绝名利诱惑,潜下心来创作。在这方面,作家路遥堪称楷模。众所周知,他花了多年的心血,累得两鬓斑白、皱纹纵横,最后憔悴和衰弱得像个垂危的病人一样,才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作家倘若没有这股子忘我拼命的干劲,没有与故乡人民和黄土地的血汗浸泡,没有如海绵吸水般地汲取学习,怎能创作出如此紧扣时代脉动、高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和生存勇气、凸显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既砥砺人心又感人至深的经典作品。
时代的大发展需要文艺的大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和期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跟上时代生活的脚步,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努力使我国文艺创作跃入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