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著名财经专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作为研究者,我一直非常关注“一带一路”战略,中央提出的这个战略具有重大的全局意义,我们在听到这样一个思路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它会产生久远的历史性影响。
最近三十几年,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和平发展崛起这样一个态势明显地显现出来了,我们终于可以讨论以外向型走出去的商贸大国、经略周边、经略西部、经略海洋的“一带一路”战略了。
这个战略显然有两个清晰的原点:一个是人本主义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一个原点是合作包容框架,是寻求全球化经济中间各国、各民族的共赢、多赢。这两个原点后面的大背景,我认为其实就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非常清晰地做出的战略判断。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这几十年一直在反复思考,小平同志当年说的这个战略判断说起来并没有实际的感受力,但实践证明,这个判断符合整个人类社会现在发展的基本轨迹,它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并不是在向前的过程中去寻求谁战胜谁,而是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之下包容合作、互利共盈。这个判断自然就逻辑地引导到现在我们“一带一路”宏大战略的实施,是循着和平发展的路线,使我们经济发展空间和外部世界实际存在的需求更有效、更便捷地贯通,从而形成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互惠共通,同时也是其他各个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梦想的这样一个配套条件。
当然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个战略在客观上就需要基础设施先行,这是一个和其他各经济体互动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在向西的一带至少可以区分出西南、西西、西北三路走向,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硬件环境也不排除,中国现在在本土上已经开始风生水起地搞起了所谓连片开发,这是引社会资本民间市场主体进来可以做的非常像样的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另外也要培育软件的配套机制。
另外在向东的海的方向上,首先已经明确了以三沙市为代表的,匹配海洋的园区合作项目。这样,发展将连通各类船只、飞行器,多个经济体频繁跨航通商。这些都能够借助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上合组织基金和其他的多元多渠道的基金共同形成支持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