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教育看似以‘玩乐’为主,实则是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思维,虽然有助于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的发展潜力,但缺点是大多数人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基础累积不够,最终无法考取优质高校。”他坦言,英国的基础教育确实有很大的问题,比美国都差很多。“我有好几个英国的朋友,至今连两位数的乘除法都离不开计算器。”
专家观点: 理性对待教育差异 没有哪种教育是没有缺点的
今年2月,英国哈帕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达成协议,上海知名教学辅导用书《一课一练》数学分册将在英国出版。英国版本的《一课一练》取名为《上海数学·一课一练》,共11册,而中国版本则有23册。编者根据英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对原版做了适当的改编和增删。不久之后,当中国学生在“压轴题”面前苦思冥想时,英国同学可能也会在同一题上绞尽脑汁。
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现任教育与人类发展系副系主任沈文钦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据我了解,英国的经济学博士有一半是非英国人。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就产生了英国对基础教育的反思”。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虽然严格,但起码保障了学生的基础素质;高考相对于其他国家也更加公平,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同时,我们的理工科培养也很出色。美国学生读商科的多,数理化这方面基本靠中国留学生来填补,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他接着说,“大家对中西方教育差异都表现出了倾斜一方的趋势,对中国教育批评颇多。其实,究其原因,我们对教育投入的成本并不高,西方大学助教有五六个,学生下课后仍然可以向助教探讨问题,而中国普遍没有,学生们都是上完课就走了。”
“中方、西方教育各有特点,没有哪一种教育是没有缺点的。”南京市教科所洪劼劬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洪老师曾在美国盐湖城的各类型学校交流学习一个月,对西方的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阶段的课堂均有所了解。在他看来,BBC纪录片里英国孩子的种种反应其实非常正常。
“我们的教育有非常严谨的国家课程标准,老师开展课堂活动都是在这个框架下进行,老师们认真负责,每一节课都会有自己的预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大家也都要有一个设计。”洪老师认为,“他们的课堂活动与参与会非常多,且活动基本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各种不同特点造成不同的学习结果,老师也不会太在意,而我们的老师则更加重视学习效果,体现在考核上就是成绩到底怎么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表示,对于此次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我们不能单一地评判哪种教育方式更好,我们既要看到中国教育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学习的优点,又要借鉴西方教育注重孩子实践能力的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学贯中西的创造性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