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法国继英国、美国之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法国的封建等级制是非常严格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包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工农大众在内的广大劳动者阶层。封建国王则是其政治保护者。受这种社会条件的影响,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除追求自由之外,“人人平等”成为其反封建斗争的核心要求。
16到17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壮大,法国发生了启蒙运动。这场运动是一场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思想渊源是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它启迪人们用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神权,用民主代替专制。正如恩格斯所言,启蒙运动使“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23页)这就为大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
1789年,由于财政困难,路易十六企图通过召开三级会议,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使国王与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在资产阶级的号召和领导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随后在制宪会议上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宣布生命、自由、财产是人人享有的平等的天赋权利,国家的作用在于保护这些权利的安全和不受剥夺。这实际是把资产阶级的要求作为全体人民的愿望提了出来。由于第三等级的构成复杂,各个阶层之间既有相同的利益,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要求,这使得大革命爆发之后,法国立宪经历了多次失败与尝试。大资产阶级、代表中等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和代表小资产阶级的雅各宾派相继上台,制定宪法,但都以失败告终。其后,经过法兰西第一共和、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等反复多次,直到1958年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才真正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
16到18世纪期间,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都得到了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提出了自己的建国要求和治国纲领。这表明每个国家的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权时,都离不开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的特色。
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权
民主作为一种统治方法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建立民主制度要求,就是要建立一个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政治工具。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们也就是根据这个目的为其出谋献策,设计出一整套政治制度。
两院制的代议制。在夺取政权之后,资产阶级需要通过一定的政治形式组织国家政权,代议民主制是其使社会得以运转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在古代,民主政治采取的是直接民主的形式,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的议事机构。到了近代,由于民族国家的版图扩大,人口增多,受空间和时间限制,采用直接民主的形式已不可能,因此,体现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成为资产阶级组织政权的根本形式。代议制就是人们通过选举选出代表,由代表通过议会参与、决定和管理国家重大事务。西方国家议会一般由两院组成,两院的设置是由各国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如英国设上院、下院,上院是由贵族代表组成,下院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所组成,其成员是从有产者当中产生的。美国和英国不同,其两院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各州选两名代表组成,而众议员则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代议制的根本问题是“谁代表和代表谁”。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之初,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选举和被选举代表的资格设立了财产、种族、性别等多种限制。英国“不出代议士不纳税”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根本政治要求,这本身就说明英国议会只有有产的纳税人才能参加选举和担任代表,在议会中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财产资格才能选举和担任两院的议员,在议会中代表资产阶级表达政治要求。
